“强镇”变“小城” 塘下小城市培育释放大能量

走进如今的塘下,一幅现代小城市的动感画卷扑面而来:名品商业街上,林立的时装店光彩夺目;市图书馆塘下分馆里,读者沉浸在书卷气息中;大街上,橙色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亮丽风景线;街头巷尾,千余只全球眼守护着镇区平安……

近年来,塘下的小城市轮廓日益凸显,承载起塘下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塘下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今年已是塘下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第8年,塘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塘下小城奔跑中的姿态。

发展向广,“身躯”日益强壮

道路和交通撑起一座城市的脊梁与脉络。近年来,塘下新建起不少道路与交通线路,拉大城市框架,一幅大气壮观的城市图景徐徐打开。

站在国泰路放眼望去,这条昔日的“断头路”已经打通,两头连接着104国道和罗凤工业区。国泰路是塘下镇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也是北工业园区对外交通和连接塘下中心区的“大动脉”,借小城市培育的东风,塘下镇加速打通该“断头路”。

眼下,官渎村村民的“安居梦”就要成真。目前官渎整村改造一期已结顶,二期正在主体施工,整村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成为全市整村改造的“新范本”。官渎村整村改造涉及687户、3283人,目前961间旧房已全部拆除,创造了四个月内实现100%签约、100%腾空、100%拆除的“塘下速度”。

官渎村整村改造是塘下不断破题重点工程建设的缩影,去年,该镇完成市域铁路S2线、甬台温高速复线涉及的49个村、313亩交地工作;完成龙瑞公路涉及的21个村、241亩的征地工作;强力攻克停滞5年之久的瑞祥三期拆迁工程;圆满完成塘岙底隧道、南山隧道涉及的所有7个村、138亩征地工作;凤锦路、建新路、凤都二路、中心区第一幼儿园、小城镇道路景观带建设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中心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塘河景观提升改造、中心路东延伸线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

发展向上,“骨架”加牢加固

传统工业加快转型是塘下镇打造小城市培育的“经济思维”,一家家企业用创造力共同打造塘下经济发展的“春天”。

去年,塘下镇完成工业性投资64.4亿元、占全市总量近三分之一,瑞明汽车铸件智能车间项目列入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海尚集团成功开发世界第四大机器人关节减速机技术、实现了国内该领域零的突破,塘下领客互联网创业园创成温州级众创空间。塘下成功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总数达3家,超亿元企业7家、总数达52家,完成个转企112家,小升规51家、占全市总数的43.2%;纳入拟上市企业培育库10家,其中已签订上市协议6家、占全市总数的40%。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13.01%,创近8年新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帮扶。近年来,塘下镇开展“百日扶工大行动”、落实振兴实体经济“1+18”政策等,为企业排忧解难。塘下大力推进“北区扩容”“东区开发”;持续攻坚1个多月、有效化解村企历史矛盾,完成高新产业园区185亩征地工作,顺利招引浙江韩田汽车智能公司生产汽车零部件项目、苏州中成集团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瑞立集团盘式制动器和调整臂项目等3个年产值均超10亿元高新企业;鲍田小微园、场桥小微园开工建设,完成工业供地项目10宗,为龙头型、成长型、高科技型企业供地205亩。

发展向前,“颜值”不断刷新

公园里,大片植物簇拥,游客沉醉绿色海洋;街道上,绿化点缀着沿路两侧,为车水马龙注入勃勃生机;塘河边,清澈的河水倒影出树木的婀娜倩影……这是塘下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后的一连串“绿色”组图。

2017年,塘下率全市之先召开1500多人参加的誓师大会,深入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八大攻坚战,温州唯一省控塘下站位和温州市控罗凤站位、鲍五站位全部销号,圆满完成全域剿劣任务。在此基础上,塘下又马不停蹄开展塘河综合提升工程,实现从剿劣短板到治水样板的华丽转变。

另外,塘下镇打好大拆大整攻坚战,全镇653间C、D级危房全部完成整治;旧村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停滞6年之久的上马村M1地块、停滞8年之久的前庄村A、B地块等旧村改造均全部“清零”,全年共拆除旧房2011间;强势推进多处大团块拆违,全年完成拆违72万平方米;清理转而未供土地536亩,完成造田造地844.9亩。

同时,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以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区为重点整治区域,去年投入资金13.6亿元,全力推进“六乱”整治,陈岙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邵宅村创成省级文明村,成为省考核验收的示范镇。

发展向深,“气质”加快彰显

去年,塘下镇以十大责任捆绑行动为主抓手,齐心协力谋发展、促转型、增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收获了不少新名片和新荣誉:创成省级卫生镇、省级园林镇、省级森林镇、省小城镇综合治理示范镇,荣获十九大维稳安保省级突出贡献集体称号,2017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19名。

这有赖于塘下基层基础的不断巩固。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契机,塘下镇通过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下放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等管理权限,破解发展束缚,深入贯彻“便民、利民”理念,让“城市味”得到尽情释放。

“住建项目从前期选址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往得跑好多趟,事权下放后,随时可到中心审批窗口咨询,效率提高不少。”前来咨询住建项目的韩先生说。在该中心的大厅里,如此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这些都是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精神的体现。

不仅如此,塘下镇不断编织平安建设网,全年共化解信访积案20件,2295件矛盾纠纷全部圆满调解,盗窃、诈骗等各类警情均呈下降趋势。连续3年“雷打不动”开展千名干部周三夜查,4.2万间出租房消防形势明显好转,去年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8%。干部管理加码从严,在镇(区)领导班子层面实行包片包村负责制,在村干部层面逐一签订《塘下镇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责任书》、实施严格考绩,强力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