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项目获批,未来地炼“大管输”可降三成费用

在已有5条原油和成品油运输管线的基础上,山东将再建一条原油管线。

近日,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工程项目获山东省发改委核准,为实现原油、成品油运输系统多元化,项目包括原油管道一条、成品油管道一条。项目建成后,将明显提升油品的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新建7条原油管道和7条成品油管道,提高原油和成品油输送能力。在不久的未来,山东地炼将迎来“大管输时代”。

再批管线

公开资料显示,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工程项目自日照港起,途经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莒县,以及临沂市、潍坊市、青州市、淄博市、滨州市、广饶县,全长428公里。项目有原油管道1条,年设计输送量1500万吨;成品油管道1条,年设计输量300万吨。

“前期手续的办理历时1年多,先后跑了6个市10个区县的116个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路由规划及支持意见,共拿到地市级区县级支持意见200余个,13个专项评价及省发改委的核准意见。”

黄超介绍说,“管道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将油品直接从码头输送至炼油厂,为沿线炼厂大幅节约运输费用,管线沿途地市也将成为日照港油品货源的直接腹地,对完善山东炼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缓解原料运输压力,减少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有重要意义。”

“最关键的一点是大大提升了效益,管道运输的量比较大,能够连续输送。如果用汽运的话,需要排队和调度安排,时间和效率都没法跟管输比。”

“现有原油管道运输能力占加工能力的比例只有42%,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占产量的比例不足30%。油品运输仍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存在较大的运输安全隐患。”此前发布的《山东省油气输送设施规划建设方案》中提到。

几乎能达到“厂厂通”

目前,山东地炼获批的进口原油配额已达8379万吨/年。考虑到部分新获批炼厂还未大量操作,未来使用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现有的管线已经无法满足山东地炼的需求,这就需要投建更多的管线来服务地炼企业。

山东省《全省油气输送设施规划建设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山东规划新建原油管道7条,总长度2379公里,年输送能力12800万吨。同时,加快国家骨干成品油管线省内支线建设,完善炼化基地外输管道。规划新建成品油管道7条,总长度1975公里,年输送能力4450万吨。

去年3月,海右石化与日照港、瀚坤能源签约了日照-莒县输油管道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规划)为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

日照港晨华输油有限公司岚山-莒县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显示,拟建项目主体工程包括2条输油管道。日照港岚山港区至各炼厂的原油管道、各炼厂至日照港岚山港区的成品油管道,该管道短期年输送能力300万吨,远期配合海右石化的千万吨级扩建规划,年输送能力提升至2000万吨。

就在不久前,东营市公开了原油、成品油管道现状以及中长期规划。根据其布局,将重点推进东营港-广饶原油成品油输油工程、广饶县经齐润化工至利津、董家口港经广饶至利津支线、东营港至利津四大主干管线及系列油品支线共17个项目建设,总长度1408.8公里,总投资52.4亿元,由东营各地炼企业负责建设。

生意社能源分析师卢兴俊则认为,原油进口全面放开加速推进了港口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而周边配套设施的更加完善也将反过来带动地炼的高速发展。因此,管道投建加速不仅能为地炼原料及时到位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运输成本下降也将带动地炼减支增效,提高其盈利水平。

“随着大管输时代的来临,山东的地炼企业可以说几乎能达到厂厂通,不管是进口原油还是出口成品油,管线将成为省钱的利器。”卢兴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