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拖油瓶:我给家乡拖后腿了

作为一个北京人,骑车天天经过故宫,却一次都没进去过。第一次去长城时23岁,陪来北京旅游的朋友,一起报了个首都一日游。

不仅没去过那些著名景点,我也没考上清华北大,家里又没有几套房。这事儿常被外地的朋友吐槽我拖了北京人的后腿,是个假的北京人。

像我这样给家乡拖后腿的朋友,最近有了个新名词:地域拖油瓶。特指那些不具备当地特征属性的朋友。

我们总结了各个地方拖后腿的表现,请自觉对号入座。

——

没看过升旗、没爬过长城、没去过天安门楼故宫鸟巢水立方南锣鼓巷圆明园颐和园雍和宫恭王府……说话没有北京口音、不会北京瘫、不会唱京剧、学习很努力也没考上清华北大、家里没拆迁也没有3套房、不是朝阳群众的北京人。

——

不吃福建人、不会煲汤、不会说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的广东人。

——

不会唱《爱拼才会赢》、没有诈骗电话口音的胡福建人。

——

没去过香港、不做代购的深圳人。

——

没见过熊猫、没去过九寨沟、不会打麻将、吃清汤火锅、不喝火锅底料的四川人。

——

吃不了辣、没嚼过槟榔、不去足浴城按摩捏脚、没去过芒果台录制现场、没去过张家界、没见过洞庭湖、不会背《岳阳楼记》、说话分得清n和l、讲话没有塑料味儿的弗兰湖南人。

——

没吃过狗不理、不会说相声的天津人。(不存在的,天津口音自带相声buff)

——

数学考试不及格的黄冈人。

——

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衡水人。

——

不爱排队、没上过东方明珠塔、没有亲戚住国外、不会说英语、买菜按斤不按顿买的上海人。

——

喝不了酒、不吃蒜、不爱酸菜、没有大金链子小手表、不穿貂、没有纹身、身高不足一米六、不会唱二人转也不会喊麦、不玩快手、不会社会摇、不爱搓澡、不抗冻、说话没东北口音的东北人。

——

没爬过黄山、没去过九华山拜佛、不会唱黄梅戏、不吃臭鲑鱼的安徽人。

——

不把啤酒当水喝的青岛人。

——

不爱吃醋、不爱吃面、爸爸不是煤老板的山西人。

——

怕热、皮肤白、不会游泳、不会爬树摘椰子的海南人。

——

不会做题、不会打掼蛋、做菜不放糖的江苏人。(请自觉去做一套葛军)

——

不会唱歌跳舞、不吃孜然、不会烤羊肉串、没吃过切糕、没有高鼻梁的新疆人。

——

没看过草原、不会骑马射箭、没住过蒙古包、不会唱套马杆、不能喝酒的内蒙古人。

——

没看过兵马俑、没去过华清池、不吃肉夹馍的陕西人。

——

没见过大漠、不会骑骆驼、没去过月牙泉的甘肃人。

——

不爱吃大葱大蒜、不会开挖掘机、没爬过泰山的矮个儿山东人。

——

不能吃辣、不吃热干面、脾气很好的湖北人。

——

没去过西湖、不会唱《新白娘子传奇》、不会用支付宝的杭州人。

——

不吃兰州拉面的兰州人。(兰州真的没有兰州拉面谢谢)

——

不能吃辣的江西人。(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

家里没有豪车别墅、也不天天吃鱼翅燕窝、没开皮革厂、老板也没带着小姨子跑路、不会赚钱、不会说温州话的温州人。

——

没去过丽江和大理、没骑过大象、没吃过孔雀和鲜花饼、吃菌子没中过毒的云南人。

——

没吃过老干妈、没喝过茅台酒、不会唱山歌的贵州人。

——

没看过桂林山水、没吃过桂林米粉、螺蛳粉的广西人。

——

没去过承德避暑山庄、不吃驴火的河北人。

——

不会做菜、不会中国功夫轻功水上漂、不会打乒乓球、数学不好、没养过大熊猫、不喝热水、不是什么都吃的中国人。

——

没有被黑过的河南人。

发现没?这些印象往往来自外地人对当地的片面印象,也可以说是刻板印象

地域拖油瓶的现象除了自嘲调侃以外,更想表达的是对于地域偏见、刻板印象、地域歧视、地图炮的讽刺(反讽了解一下)。

个例并不代表全部,更不应由此形成刻板印象。因为,刻板印象会阻碍我们对当地真实情况的理解,也失去了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可能。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ta来自哪里、是什么星座、肤色、多大年龄……

但仍想说一句:我不是针对谁,不吃辣的湖南、四川、贵州、江西人,对你们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