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联合办学”

如火如荼的联合办学招生又快开始了。各大学的继续教育部门、二级学院、中学重点学校的国际部、和其他社会上一些办学单位,都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

经过快10年的中国式联合办学磨合,可以说大部分的联合办学都只是以“中国办学方的少数人挣了钱、家长付了钱、老外亏了学校的信誉、学生花了时间、留学机构少了学生”为结局。

这些老的掉了牙的广告很快就会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了:

可以在国内提前进入国外名校课程-省钱

提前适应国外的教学-省钱

减少国外上学时间-省钱

一大帮家长云里雾里的听着这些招生人员的忽悠,算计着可以为自己省多少钱,而自己那个不怎么样的孩子照样可以成材。

这么多年下来,每年找UBC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想进行联合办学的国内单位实在是太多了。我每次给学校的建议都是坚决反对,原因如下:

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中方的预算非常有限根本不足够给予外方指派够资格的导师过来进行教学。中国人的智慧马上体现出来了,什么用中方老师、老外只是提供教程、老外只是短暂教学,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前提。“一分钱,一分货”,老外的教学质量不能用便宜的产品来替代。

录取学生的生源质量差:联合办学的学生一般是无法录取到优秀的中国学生的,大部分都是上不了一流大学、计划外、上不了重点中学,而且家里有点钱的学生,这样一大锅的学生煮在一起,学习氛围不好,教学目的无法预期达到,低质素的学生问题,比比皆是。1-2年在联合办学毕业的学生,鲜有能够达到雅思6.5的这些国外大学录取的最低标准。

“以价就货”给予外方的费用奇低,各方就用最便宜的方法去找老师,有时候那些上英语课的那些老外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教师资格的、会说两句英语的“泥浆工”;用中方老师去教学很快又回到要尽快出托福、雅思这些应试式的教学模式,跟实际国外学习有“天渊之别”。

没有国外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前适应国外教学“形同虚设”,上课是中方老师(偶尔有外方老师)、同学是中国的、家长还是中国的、回家还是中国环境、如果这样也可以能够提前进入国外学习,这些有钱人还送孩子到国外上学干什么?学生到了国外照样不适应,照样需要走留学生的适应过程。

有些联合办学推崇在课程里学会英语在国内容易就业。这些简直跟骗子没有什么两样,因为在国内学的英语跟国外还是有很多差别,特别是国际上的通俗用法,这可不是上一两天英语课可以学的。要是这样,中国大学的6-8级就够了,不用每年付8-10万的联合办学费用。即使是会英语,但是没有国外的工作验,跟老外面对面的打交道的经验,这些学生跟国内的英语专业学生没有什么区别。

家长可能在短期内省了一些钱,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决定让学生们错过了人生的“可塑期”,人要是没有了“可塑性”就没有了提高的空间。在国内多混几年不怎么样的联合办学,还不如花点钱在外面见见世面,学点真本事。“学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绝对不是空谈。

在可见的未来,北美的名校不会在国内进行低层次的联合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