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职业教育+高送转——马太效应将会加强,强者愈强!

刚需消费持续升级,研究框架全解析!

2018 年之后,教育行业将进入模式兑现期,这个时期内,资本对教育将起到切实推动的作用,模式真正优秀的教育公司将脱颖而出,加速发展壮大,马太效应将会加强,强者愈强。

1. 教育行业消费品属性被认可,关注度提升,正在经历价值洼地逐渐被填平的过程。

近期教育股走强并非主要因为受到港股拉动影响,更多是因为自身成长逻辑逐渐受到认可。

14-15年的时候,教育行业初登陆资本市场,是被作为TMT行业研究的,而被赋予了较高的估值,15-16年,A股教育行业平均估值达到60-80xPE之高,而市场经历16,17年的研究,逐渐获得一致判断教育作为消费品的属性更为明显,并且具有稳定持续的长期抗周期增长,16-17年,教育行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估值消化过程,而到18年,估值消化已经渐渐完成,部分优质教育标的估值已达20-30xPE,而同时,18年整体消费板块关注度有所提高,18年初至今,医疗服务板块涨幅达19.9%,啤酒板块达19.8%,休闲快时尚达9.4%,教育板块作为消费板块中的一个被忽略时间较长的板块,关注度有所提升,是一个价值洼地逐渐被填平的过程。

2. 2018年教育行业或正式进入模式兑现期,教育和资本的结合逐渐上正轨,五大特点助力教育行业稳定持续增长。

经历过并购期的洗礼之后,教育上市公司将会出现分化,真正模式优秀的公司将会进一步受益于资本的进入而发展壮大。而从投资逻辑上来说,进入2018年后,认为应该以模式兑现期的眼光来审视一个教育公司。

教育行业具有抗周期性、竞争升级、奢侈属性、账款预收和需求刚性五大特点,长期来看具有稳定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教育行业在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和资本结合的方式仍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此外,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最为相似,具有与人息息相关、资源供不应求、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商业模式相似的特点。

3. 学历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

1)从盈利模式上来看,培训机构作为商业连锁,资产较轻,会更快达到盈亏平衡点(一般6-12个月),而学校初期投入较大,加上招生需要一期一期招,自开始招生开始,需2-3年达到盈亏平衡,但培训机构需要长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支持,而学校运营费用占比相对较少,一旦达到盈亏平衡之后,随着每年招生的推进,向上的弹性相当大。

相关个股:

A 股:开元股份(职业教育,IT+会计)、盛通股份(素质教育)、百洋股份(职业教育,泛设计类培训)、科斯伍德(K12 教培)、凯文教育(国际学校)、文化长城(职业教育)、三垒股份(早教)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