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护理老兵”:见过太多生命骤逝的离别之痛

她是该院800余名护理团队中的一员,也是创伤上肢病区护士长。

从她同事口中得知,李子君是刚刚从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回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知道今天约了采访,就连忙去换了衣服。李子君说:“要把红会护士最好的形象展示出来。”

学会沟通 给患者一剂“安慰药”

说起手术室的工作和临床科室的工作时,她说在手术室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但工作相对单一,多数情况下是在和医生沟通,和患者的沟通比较少。但是临床科室的护士就不一样了,除了必要的和患者沟通外,还得和患者家属做充分的沟通,这其实也是很需要一定的技巧,对护士的要求也很高。

创伤上肢病区是一个最接近急诊的病区,全病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来自急诊,还有一部分是从外院转过来的。由于首次手术失败的患者,需要二次翻修手术,这种情况下医疗肯定要跟上,护理更不能拖后腿。李子君说:“这个时候就需要护士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因为这些患者和普通慢性病患者不一样,慢性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还是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而创伤上肢病区所接收的患者以交通伤、意外伤居多,这些患者没办法接受自己瞬间发生的病变。所以,更加需要耐心的沟通和安慰。”

她说,或许一番耐心地解释、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些细微的措施、一个关切的眼神,对患者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可以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学会理解 家庭和工作的两难抉择

“亏欠,肯定亏欠。感觉自己的孩子就跟留守儿童一样。”在谈到照顾孩子的问题时,李子君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愧疚之情。但紧接着又自我安慰道:“换个层面来讲,我觉得这样的情况也好,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我们操心的时候比较少。”

“其实,刚开始找对象的时候父母不同意找医生,担心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李子君说,事实证明父母是对的。不仅照顾不到家庭和孩子,就连老人生病了都不敢跟她们说,因为老人心里知道说了也没用,没时间带他们看病,更谈不上照顾。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给她姐姐说。

学会释怀 努力带好团队的每一员

25年的时间里,李子君见到过太多病愈后的喜悦,也体会到不少生命骤逝的离别之痛。

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拥有充沛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把疾病康复知识宣教给患者及家属,包括患者住院期间、术前、术后康复、出院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如何用药、如何锻炼等,帮助患者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我也希望能把到创伤上肢病区工作的护士都培训好,等自己将来退休了,如果有一天生病住进病房了,看到年轻的这些护士,工作状态和能力都很好的时候,就心满意足了。”李子君说,这也是她一个努力和践行的方向。

后记:前辈眼中的李子君和她的团队

原来,周奶奶曾经也是一名护理工作者。1956年中专毕业后,便参加护理工作一直到退休。她说以她一个长期从事护理工作者的身份看待李子君这个护理团队,文化素质高,技术操作娴熟,而且对每一个患者都一视同仁,对每一个患者及陪护都不厌其烦地解释和指导掌握基本的日常护理知识,包括术后照护、防止褥疮、心理安慰等,工作非常到位。

周奶奶祝愿李子君这支护理团队技术上精益求精,队伍不断的壮大,工作上能够有更好的成绩。也祝福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幸福!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