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创“历史最好年”纪实

隆冬时节,走进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百里矿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17年,枣矿集团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税总额、员工人均收入等方面创出“十项历史最好水平”;在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优化、采煤掘进工效、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十个历史性新突破”。

“我们创新实施了一系列超常规、突破性、颠覆式的工作举措,办成了一批决定当前、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难事,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在能源集团乃至省管企业名列前茅,实现了名副其实的枣矿历史最好年。”在枣矿集团2018年职代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满慎刚的讲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枣矿集团源于1878年成立的中兴矿局,是中国近代三大煤矿之一。作为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老企业,枣矿一度面临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摊子大、包袱重、人员多的困局,企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新旧动能转换下的百年煤企,又是怎样发出转型发展的铿锵足音?

国庆节,青年矿工们把国旗带到百米井下,让国旗见证了他们的忠诚和奉献。

突破传统优势,进入“智慧采煤”新时代

“工作面所有设备准备一键启动,请工作人员注意。”在距离采煤工作面479米处的操控室,随着操控员姜辉摁下一键启动按钮,隆隆的机器声打破地层深处的沉寂,综采设备自如地割煤、移架,整个工序一气呵……这是滨湖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开采的作业场景。

该采煤机组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煤机传感监测系统、工作面视频系统等信息,实时上传到工作面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后,生成直观形象的图表或模拟动画,操作人员据此对工作面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工作面运输系统一键开停、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跟机、自动雾化除尘等功能,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单面日产量可达到3000多吨,较传统装备工作面产量提高了近一倍。劳动用工压缩了56%,回采工效达每工48吨以上,人均工效增幅195%,年可减少人工成本支出约900多万元,做到了“减人不减产,减时不减量”,实现了由拼人力、拼设备、拼时间向科技驱动转变。

新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关键,保持行业领先的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的不断创新,则是枣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实后盾。

枣矿集团立足发展煤炭主业,依靠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效生产模式,让高新技术、顶尖装备、先进工艺、科学管理,成为煤炭产业的核心生产力。

枣矿集团所属的付村煤业公司通过采煤机自动化技术、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远程集中控制技术、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及电液控技术等技术集成,成功运行全国首套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实现了地面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操控“一键启动”,可精简人员近60%,工效提高3.5倍;新安煤业公司建成山东省首个6.5米大采高自动化工作面,成功填补了该集团大采高设备自主安装工艺方面的空白,资源回收率达到95%以上;蒋庄煤矿洗煤厂原来一个人只能看管3台到5台设备,通过智能化远程控制手段一人可同时兼顾36台设备的运行监控,年洗选能力从150万吨提升到200万吨,精煤回收率提升到68.9%,人均工效同比提高68%,每年节约用工成本800余万元……

2016年至2017年,枣矿集团累计投入22.4亿元用于采掘装备及辅助运输系统升级,以“科技驱动”取代“人力驱动”,带动井上下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双优化”,矿井采掘、辅助用工压缩1307人,人均工效同比提高14.6%,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矿井集约化程度、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装备的升级、管理的深化引发了煤炭行业生产模式的革命性变革。2017年2月14日,付煤公司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取消采煤夜班生产。随后,田陈煤矿、蒋庄煤矿取消了井下职工翻班“打连勤”,高煤公司、滨湖煤矿、柴里煤矿实现了周末集中休息。截至2017年底,枣矿集团11对生产矿井中有9对已取消采煤夜班生产,打破了煤矿工人“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钩”的传统循环作业模式,真正实现了煤矿工人“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煤炭生产方式,引领了煤炭行业科学发展。

创新团队正在自主研究修复井下回收上来的各种开关。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推动主业效益引擎转换

已有139年发展历史的枣矿,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占枣矿集团利润率80%以上的煤炭板块,一直是枣矿的效益支撑。

而在煤炭市场调控收紧,安全环保空前严厉的大环境下,打赢煤炭主业效益仗,谈何容易?

“煤炭主业必须摒弃出煤卖煤的老路子,真正地把生产煤炭变为经营煤炭。”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尊献说,枣矿集团积极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商”向“煤炭产品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通过深化产销协同,提供从井口到炉口全方位供应服务。

“今天,南方能源的客户要一船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的混煤。3311工作面早班生产的煤炭直接装北仓……”在新安煤业公司每天早调度会上,产销协同办公室主要成员、运销科科长付强都要详细分解当天的煤炭生产销售计划。

他们遵循精准营销、效益最优的原则,把市场对接煤仓,采取分仓分储的方法,把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的混煤直接装北仓,发船运;把发热量在4800大卡以下和4800至5000大卡之间的混煤装东、西仓,发往电厂;把1号精煤和2号精煤,分别储存到两个精煤仓中,保证客户要什么煤,就能发什么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高庄煤业公司负责煤炭销售计划的温明国有一个看家宝贝——“数据清单”。这些PPT表格动态记录了重要客户的煤质要求、运输方式、销售价格、资金回收情况等各项数据,面面俱到、一目了然。

“我们把客户划分为硫分宽松客户、一般客户和硫分苛刻客户。”温明国介绍说,在工作面接续、硫分出现波动的时候,产销协同工作室及时调整策略,以高硫煤客户销售为主,多销多售,最大限度减少把高硫煤卖给硫分苛刻的客户,从而避免因硫分超标扣款现象的发生,让好煤真正卖个好价钱。

这都是枣矿集团推动“产销深度协同”的缩影。

枣矿集团在深度分析煤炭滞销、产量过剩、供需矛盾等问题的基础上,在集团层面建立了产销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矿井的煤质计划、运销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各矿设立了产销协同工作室,矿井各专业每天碰头,围绕“订单”制订生产方案,针对“煤质”协商销售策略;对生产区队改“以量计价”为“以质计价”。

“跨部门、跨专业、跨矿井联动运作,生产、技术、销售多专业协同发力,采场、市场、现场深度对接”成为枣矿决胜市场的“法宝”。

“以前,生产人员不问销售,销售人员不懂生产,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不协同、目标不统一,造成了生产和市场的脱节。”枣矿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尊献说,产销协同制度就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统筹管理力量和资源优势,提高供给质量,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的煤炭产品。

在此基础上,勇于开拓的枣矿人不再满足于做“单一的煤炭生产商”,以“私人订制”深耕煤炭加工再增值文章,推动煤炭主业向清洁化利用和深度加工转化,积极向“煤炭燃料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他们成立了“煤炭产品研发中心”,先后与全国十余家知名院校、大型钢铁和焦化企业建立了煤炭产品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机制,为客户提供“定单生产”和燃料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一站式解决客户“炉口”需要。已新研发5级冶炼精煤、中硫精煤等4个新品种,目前精煤种类达20个,新产品销量占比达25%以上。

从产品到客户,制约效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路费”。什么运输方式更省钱?他们下足功夫摸索研究,开发出了“汽运+船运”“自备列车+汽运+船运”以及国铁火车运输等主要的运输“组合套餐”。2017年,枣矿集团通过大力开发水路运输和优化运输模式,全年完成水运量200余万吨,节省运费达6000万元。

产销深度协同新模式,实现了煤炭的有效供给、高效供给、精准供给,打造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样板。2017年,枣矿集团原煤入洗率、精煤回收率分别完成78.23%、80.71%,比历史最高的2016年分别提高2.43个和3.91个百分点;精煤销量达1211.28万吨,占比达60%,实现结构性增利2.25亿元。

枣矿集团举办安全情景剧巡演。

延伸产业链条,厚植实体经济新动能

1月22日,是一个令枣矿集团八亿橡胶公司全体职工兴奋的日子。这一天,八亿橡胶公司2018年全国经销商大会暨BYCROSS新品发布会在枣庄台儿庄古城举行。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八亿橡胶全球75强排名中位居第52位、较上一年提升了8个位次,在中国轮胎企业排名位居第27位。” 枣矿集团副总工程师、八亿橡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庆全在发布会上宣布。

据了解,枣矿集团对非煤产业实施“归核”发展战略,在资金、人员、技术、政策上全面向橡胶、煤电化等主导产业倾斜,集约发展,集群创效。与此同时,坚持“收、放”有度,紧紧抓住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在管理和经营上最大程度放权,给予非煤产业充分的发展自主权,有效激活了各项发展要素。

据了解,八亿橡胶去年轮胎总销量246万条,同比2016年增长10%;国内轮胎市场销售94万条,全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八亿”品牌、“亿和”品牌、“远路”品牌分别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雪地胎十大品牌”,并成为中国重汽、华晨汽车、众泰汽车等20多家国内知名大型汽车制造商的轮胎供应商,取得了令行业侧目的“八亿现象”。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枣矿集团转产布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已形成煤炭、煤焦化工、热电联产、橡胶化工等主导板块运行顺畅,绿色建材、医疗健康等其它板块有益补充,物流贸易、资本运作等新兴业态反哺实体的多元发展架构。

自山东能源集团提出打造“枣庄煤电化基地”以来,枣矿集团陆续启动了内网11万伏升压改造、田陈生物质发电、八一电厂二期工程、田陈电厂2×35万千瓦机组等一系列升级扩建工程。其中,田陈富源2×35万千瓦热电项目已于去年底全面开工;田陈富源生物质发电项目今年2月3日顺利通过国网枣庄供电公司质量验收,成功并入国网发电。待全部建成后,枣矿集团将形成装机180万kw、年耗内部低热值煤炭500万吨、年收入过百亿的大型发电售电一体化企业。

建阳电厂二期、炭黑一期两个紧邻的项目已投入试运行,依靠内部丰富的电力资源,对焦化产业富余产品进行二次深加工,而生产产生的富余热量又能反哺电厂发电,生产的炭黑产品又是内部轮胎产业的主要原料,真正把煤炭、煤电、煤焦和橡胶四大板块,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

“在‘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布局中,各产业既是下游,又互为上游,既独立,又环环紧扣、相互支撑,一点亏损,多点弥补,撑起整个产业发展的一片晴空。”枣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满慎刚说,加快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已成为枣矿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破冰转型的重要支撑。

枣矿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

跳出资源局限,培育转型升级新业态

继2016年取得收入464亿元的优异成绩后,2017年,枣矿物贸产业以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54%的靓丽数据,再攀历史新高度。

作为资源型企业,枣矿集团面临着长远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枣矿集团将物流产业发展作为战略转型、战略转产的突破口,实施“贸工、贸金、贸投”一体化运作,围绕商业模式创新,捕捉市场前沿信息,有效防控经营风险,灵活运用投融资工具,着力打造不良资产、股权并购、产业并购、物流地产并购四只基金,把企业物流打造成了集供应、贸易、金融、电商、投资于一体的发展增长极。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形势下,物流贸易产业承担着枣矿集团扩规模、促转型、创效益的战略使命。” 枣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满慎刚说,自2014年以来,物贸产业规模四年增长15倍,实现了裂变式发展,成为该集团规模体量的有力支撑。

2017年11月16日,随着枣矿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揭牌,枣矿物流贸易进入了“贸工、贸金、贸投”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满慎刚表示,把上海枣矿物产集团打造成对外开放发展、扩大贸易规模的桥头堡,彰显了集团打造一流金融运营平台的决心,也意味着枣矿转型升级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目前,枣矿物贸金融业务形成了以物产公司为前沿阵地,辐射国内外的贸易网络,先后在泰国、新加坡、香港、青岛等地建立了贸易公司或事业部,开展了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农产品等20多个品种的大宗商品贸易,逐步形成了有色金属、黑色(焦煤、矿石等)、油气、化工、农产品五大产业领域,向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领军企业进军。

不仅在物流贸易扩规模上,枣矿集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还在资本运作创效益上精准发力,着力补齐“木桶短板”,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枣矿产业结构合理、自身资产负债率低,有融资的空间和信誉,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满慎刚说,持续放大这一优势,大力实施产融结合战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此外,枣矿集团积极运作股权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项目。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资金、经营性债转股资金已分别到位6.65亿元、7.95亿元,丰源轮胎公司新三板挂牌已进行两轮反馈,上市申请正在受理中。此外,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北大医疗集团合作推进医疗板块发展,与杭萧钢构合作建设的中兴钢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互促共进,加快了企业新动能不断累积。

岁序更替,梦想前行。“枣矿历史最好年”这张成绩单,让深埋职工心中的那个沉甸甸的“问号”,变成斗志昂扬迈入新时代的“感叹号”。满慎刚表示,2018年,枣矿改革发展列车将主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换挡”,让百年枣矿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可持续的发展。

枣矿集团公司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