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从《吐槽大会》看网综脱口秀的进退

最近在看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感受劳动最光荣、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时,有一个“一干活就头疼、一天要睡满12个小时的大男人”让我大跌眼镜。连“大牌”导演徐铮都就地伏法,他是何方圣神,偷懒就算了,连张绍刚老师也见懒不治。

后来我对这位不知道哪里出名的名人进行搜索,好吧,不认识还好,一了解发现这个小眼睛男人开启了另一个笑里藏刀的真实世界——《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节目的创作团队笑果文化是脱胎于喜剧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幕后团队,他们致力于美式喜剧脱口秀领域的开拓。而《吐槽大会》是他们与腾讯视频联手打造,也瞬间成为网络综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热流。脱口秀节目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虽然这种节目类型在欧美国家有长达几十年的历史,但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受众接受的差异性,这种节目形式在中国市场曾一直不被看好。直到近年来,网综市场呈爆炸式开发,这种语言类的节目逐渐受到年轻网友的关注和喜爱。虽然形势大好,但是想要保持脱口秀的长期、持续的关注度,依旧有是难以攻克的险关。稍不留神就会因为“口无遮拦”而下架,所以因时因地制宜,在冲破大众道德底线前——退,在传递特殊减压方式同时传递正确价值观中——进。

吐槽是方式,“洗白白”是目的

众怼对象单一,吐槽根系急需扩散

第二季的嘉宾囊括娱乐圈、网红圈、音乐界、体坛等多个领域,可见制作者不断高涨的诚意与野心。但是相比第一季,人物丰富多样,但是整体的冲击力却不如第一季那么猛烈。这或许是在政策之下做的妥协,但又为了市场需求,节目好像找到一条就地取材之路。在嘉宾捧话题名人的同时,是必要有一个人成为逗哏。这个任务就落在主持人——张绍刚头上。虽然他只笑笑,偶尔说说话,但是众怼对象单一化也会容易失去新鲜度。

从节目中看得出,每一位吐槽的嘉宾都是准备得十分充分,但是准备充分也会显露出刻意的痕迹,脱口秀本身的随机性就会被消弱,而由此激发的火花也会消减。

第二季的话题更为集中,火力也更容易集中在一个点。但是在找准火力点的同时,吐槽嘉宾本身也具有话题性,以自身特色为本,围绕核心,扩散吐槽话题来源的根系,更能迸发贴近真实生活又形式多样的妙语。当然,如何把握这个尺度,一直都是节目需要认真谨慎考量的问题。《吐槽大会》标榜的是“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是的,是手艺就需要千锤百炼,就像在钢丝上行走,把握好尺度的同时,急需把握行走技巧,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走到目的地。当然节目有现在的突破和坚守也确实需要勇气,这扇窗打开,我们听到当事人真实声音,也能看到正视生活的态度。

就像在第一季收官时李诞曾说:脱口秀在国内仍处于成长期。这一类型更像是破壳而出的幼鸟,需要市场、观众、从业者等从多个维度的呵护。虽然我们的市场不像美国一样大尺度、肆无忌惮,但是能通过节目向受众吐露真实的声音,而且还是伴随着笑声,这就是迈出的最重要的、正确的一步。如果能兼顾受众、市场与政策的同时,多从语言魅力和脱口秀的风趣幽默出发,探求生活更多的精彩面貌。

娱乐锋

娱乐锋:做有态度的文娱评论平台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 艺考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