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吃,你都做出过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戏文】

对于吃货来说,不存在什么滴水之恩,你能把碗里的肉分给我一块,咱就是过命的交情。

顾荣,字彦先,吴郡吴人(今江苏苏州)。江南大户,他爷爷你一定听说过,吴丞相顾雍。顾荣在吴官拜黄门侍郎,后来吴国灭亡,又跑到晋国任尚书郎、太子舍人、廷尉正等官职,与陆机、陆云合称“三俊”。

没过多久,顾荣发现晋比吴也好不到哪去,内部斗争更严重,索性每天大酒伺候,醉生梦死度日。八王之乱过后,顾荣回到吴地,原以为可以过两天安生日子,没想到右将军陈敏叛变,意欲割据江东,逼着顾荣做其党羽,后来好不容易平息了叛乱,又赶上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再次启用顾荣为安东将军,加散骑常侍,无奈之下,他又成了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领。纵观其一生,真有点身为名累的意思,不知他死前有没有这样感慨过:如果当年祸乱一起,自己就死在江边,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烦心事了。

可是他为什么没死呢?都怪当年吃过的一顿饭。

话说顾荣在洛阳期间,有一次被人请去吃饭,席间发现给他端送烤肉的人顾盼神飞步伐风骚,哈喇子简直要滴到盘中。顾荣便停下筷子把自己的肉分了一份给他,在场的其他客人都笑话顾荣。

顾荣反问道:“哪有整天做烤肉却不知其滋味的人呢?”

后来顾荣遭遇八王之乱南渡长江,每到危机关头,常有一人出现在左右帮忙。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才知道是当年吃了他烤肉之人。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正确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顾荣给予的不是肉,而是尊重。

但在我眼里,肉就是尊重,肉甚至是荣宠,肉是人在掌握语言之前就已学会的最高礼节,人只有在没肉吃或吃饱肉的时候才说爱,相比之下,爱只是一种补偿机制或饭后甜品。

在古代只有位高者可以吃肉,然而位高者又往往被人鄙视。《曹刿论战》中男主一出场就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等等,曹刿你哪位?

“我乃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人。”

明白了,原来你小子也是个肉食者,你说肉食者鄙,鄙的不是吃肉影响智商,而是那些智商没你高的人,却比你有更多的肉吃。

正所谓:天欲亡我,非肉之罪。

曹刿是明白事理的,肉吃多了的确会影响人的判断。《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叫《营养对社会决策的影响》,其中有一条结论是:面对明显不公平的交易,吃高碳水化合物的人会比吃高蛋白质的人更加果断、更加坚定的提出否定和拒绝,哪怕自身利益受损。

换句话说,肉吃多了人容易软弱。屁话,为了正名这条结论的荒谬,我当机立断就把美国杂志给戒了。

毫不犹豫。

最后,借马亲王的一首旧诗作为结尾,祝大家今晚都有肉吃。

不是大德不是寇,不诵经文不念咒。

我辈修真唯一法,肉肉肉肉肉肉肉。

哑巢父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