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纪录单元开幕,焦波《出山记》获评委会最佳作品

导读: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于4月1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幕,《出山记》获评委会最佳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二十二》等作品也被重点推介。

文 | 渔火

“纪录片作为以影像为载体,以真实世界为对象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逐步占领国家战略的传播,中国故事的讲述,民族文化弘扬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八届北京国际纪录单元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说。

今年的纪录单元以“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承办,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承办。分别设置了评审、信息发布、论坛、征集、展映五大板块。其在吸引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的关注的同时,也推动了纪录片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现实题材抢眼

《出山记》《二十二》等被推介

在开幕式现场,焦波导演的纪录片《出山记》获得评委会最佳作品,中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峰献上颁奖词:“《出山记》为我们展示了贫困大山里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画面。为我们讲述了贫困的山民翻越脚下大山,战胜曲折大山的故事。《出山记》告诉我们,贫困路下的山再高,路再远,只要摄像机捕捉下来的角落,都不会脱贫路上被遗忘的远方。”

《出山记》的拍摄现场有一个悬崖村,这个悬崖村没有公路,只有一尺多宽的小路。摄制组步行去了28次,焦波摔倒了12次。导演焦波则表示“这个奖项赋予了我们在那里艰难生活的一年,也给予我们回报。”

同样在院线创造纪录片票房记录的《厉害了,我的国》被评为“组委会最佳作品”,它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副经理邓萌说:“我感觉片中这些人物真的比我们生活当中所谓的明星更耀眼、更为激动。我希望将来通过我们纪录片的生产,展示出更多的‘明星’给普通观众。”

新片发布

有“走出去”,也有“走进来”

本届纪录单元特邀近年来被关注的纪录电影主创人员和出品方代表到场,就当下纪录电影市场前景等话题进行讨论。

活动期间设置纪录片展映和主创交流互动环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出品的纪录片《飞虎之心》将在纪录单元进行首发。《飞虎之心》讲述的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和美国飞虎成员陈大德动人的故事,导演柯文思说:“1981年,我第一次应邀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如今近40年过去,中国已经和我记忆中的样子截然不同,作为一名外国客人,我感到惊讶也觉得震撼。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无数的奇迹正在发生,而在这场巨大的洪流变革之中,包裹着无数不被人知的英雄故事,对于一名纪录片导演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了一系列项目首发仪式。其中包括:北京电视台出品的历史人文纪录电影《爱在长征》《美人谷》,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的《长城》国际版等,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经理申家宁现场分享了《长城》国际版的三大看点,“这部作品以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历史,以中国的语言叙述中国的故事。在影视作品追求道德、温度、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中国观众认识自己的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更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

除此之外,由良友文化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打造,北京纪实频道首播的栏目《纪录时间》还将深耕纪录片背后的产品,带出更有延伸、延展的内容价值;同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纪录片《希望的田野》第二季《大兴安岭》;4月17日,纪实频道还将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北京市体育局共同发布“纪录冰雪•共享奥运”——冬奥场馆影片发布、《奥运十年》选题规划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