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职场中:宁和聪明人吵一架,也不和傻子多说一句话?

一心网:虽然每个职场人选择留在一家公司的具体因素会略有不同,但是从宏观的层面看,大家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在遵守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协议之下,尽自己最大可能与团队达成配合,最终完成商业效率上的提升与收获。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一面强调着“有教无类”,但另一面却会同时做着根据考试成绩将全年级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分别组成“尖子班”、“普通版”和“学渣班”的事情。原因同样很简单,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在进度上,尖子班可能会比学渣班领先一倍到数倍。如果坚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大锅饭式的形式强行平均分配,结果只会彼此影响,事倍功半。

而走入社会,进入职场之后,不同公司间的层次同样令人感到差异之悬殊。如果你有幸参与过一些行业顶尖公司的面试,你就会发现,其面试流程之严格。更重要的是,从人事到部门经理再到部门总监,顶尖公司里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最普通的基层员工,其综合素质水平都会令你明确感到这家公司内在的整体实力之强。

公司与公司的天壤之别,表面上是行业的差别,营收的差别;本质上,却是团队的差别,是人才的差别。

鲁豫曾经做过一期360创始人周鸿祎的专访,其中谈到了周鸿祎在创办360之前,曾经在方正集团从程序员一路升迁为事业部经理的职场旧事。

在回忆这段职场经历时,周鸿祎提到了一个观点:哪怕是在方正这样当时已经是中国软件行业十分优秀的公司里,依旧会有为数不少的员工是在每日混日子的。而周鸿祎则是从进公司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将事情做到最好。也正是源自这点,周鸿祎才能够在公司里不断得到升迁。

周鸿祎回忆说,当时他在方正时就十分锋芒毕露,很多同事都认为他是为了争名夺利所以才刻意在老板与同事面试显摆自己。而事实上,周鸿祎从进入方正的第一天开始,目标就十分明确,好好学习大公司究竟是如何管理和运营。然后在合适的时间跳出去,自己再创办一家更优秀的公司。

那么如果你是周鸿祎,你心中的目标始终都非常坚定不移,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奋斗终生的时候。你还愿意跟每个不理解你的人,甚至终日人前人后诋毁你的人多说上哪怕一句话吗?当然不会,因为那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层次不同的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结果要么是鸡同鸭讲,要么是对牛弹琴。更何况,何必浪费时间,去做类似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呢。

除了职场咨询以外,商业和管理咨询同样也是一直以来小心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

在过去这些年的职场生涯中,小心曾亲身、完整经历过一些公司从生至死的过程。这里我们不需要对公司失败倒闭这件事多么反感抵触,因为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机构,生与死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本也无可厚非。

在这个过程中,出于对公司运营和商业管理的敏锐感知能力,小心往往能够在一家公司即将倒闭,无力回天之前的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提前捕捉到这个信息。一家公司由生到死,其实比一个人罹患重大疾病还要严重,往往是病来如山倒,除非公司管理层和团队有绝对强悍的手腕和凝聚力,不然只要公司颓势一现,基本就是节节败退,最终一败涂地告终。

正是在这样一家公司中,小心和曾和团队的另一位管理层阐述了我对公司未来的悲观态度,并且料定其最多还能再撑上几个月。对方比我更早加入这家公司,应该说是公司的元老与骨干。初听到我这个观点是,他很生气,并且与我争执了几句。但是我没天生气,因为我认同这个人的能力,更清楚他的智力。我请他一起吃了顿饭,在饭桌上抽丝剥茧,完完整整阐述了我判断这家公司无力回天的根源。一顿饭的时间,对方便已了然我的判断精准无误,几天后便和我一起提交了辞职报告。

事实上关于公司的种种问题,我也和公司的其他同事进行探讨与分析。但是很多同事都表示,既然公司还能发着工资,那么我们何必杞人忧天?那家公司,在我俩走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破产倒闭,所有被裁的员工,不要说补偿,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没能拿到手,老板把这些人的联系方式统统都拉黑不了了之。后来我和他们再联系时,他们还在对当年公司这件事骂骂咧咧,认为老板不地道。

在公司中,小心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准则: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但智力基本无法改变。

为什么大公司进行校招时,普遍喜欢优先考虑985/211的毕业生呢?难道此时这个阶段,公司就已经能够判断出他们未来的工作能力有多强了么?这显然不太现实,公司所看重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学历能力,因为这能够决定一个职场人未来能走多高多远。如何最高效判断一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看他的高考成绩。因为学习能力出色的人,成绩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能有人会反驳,你这不是唯学历论吗?难道低学历的人群,智力上就有缺陷不成?这里我就要分享我的第二个职场观察结论: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本身天赋不行,足够努力后但成绩就只能如此的话,那么这个人其实在职场中同样同样是容易被重用的,因为这种人往往比较踏实,不会好高骛远。

但是如果聪明但却就是不肯努力在学习成绩上有所表现的话,那么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个人在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上,是有明显缺陷的。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才会缺乏目标感,更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持之以恒。这种性格到了职场中,自然也并不适合担当大任,哪怕他足够聪明。

我们常在游戏中开玩笑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道理换而言之就是,在职场之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的层次和团队主流层次存在明显差距。这样一来,每天的工作沟通和交流,难免就会成为尬聊。不说话吧,工作没办法开展;说了之后,发现很多道理根本讲不通,于是剩下的唯一方法,就只有跳槽寻找更合适的团队和平台。

志同道合,不仅仅是方向一致,更是思维和能力上的一致。当你觉得你已经和公司的多数人聊不到一块时,赶紧更新简历,准备跳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