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农机2017年报:业绩指标下滑,管理指标有改善

资料图

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峰农机),是全国最大的农机销售连锁企业,也是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国内农机流通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同样处在农机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2017年度,吉峰农机虽然积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少对策措施,但是仍然没有遏制住下滑的局面。

从年度报告发布的上市公司主要业绩指标数据看,吉峰农机没有延续2016年微赢利的势头,不但营业收入大幅度下滑,而且又出现较大的亏损;公司在拓展农机销售业务范畴、发展国外市场、激活销售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展。

从该公司2017年年报看,主要业务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0.97亿元,较上年下降13.15%;营业成本26.35亿元,较上年下降13.65%。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利润为-1511.78万元,较上年下降121.78%。利润总额-1532.3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2.43%。

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4469.1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2.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24%。每股净资产,由上年的0.66元,下降到0.54元,同比下降18.1%。

农机营业收入占比稳定。

2017年,吉峰农机在经营发展中,围绕中期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农机产业链布局,推动农机与三农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力打造农机与三农综合服务平台",特色农机与项目取得初步突破。组建总部为主,部分省公司配合的体系化项目销售团队;配合农业部全国蔬菜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广,组织参加蔬菜博览会,参与多个省份的特色农机项目。

这样使农机营业收入虽然由2016年的30.17亿元,减少到26.20亿元,但是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依然保持在84.6%,农机营业收入依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积极推进海外农机、农业项目是吉峰农机近两年经营拓展的重点之一。

公司提出紧紧围绕"为政府国际项目走出去的农业企业和国内大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理念,在"走出去,引进来"业务模式上实现了突破,为海外事业战略布局奠定了一定基础。比如,塔吉克斯坦、乌干达等项目的海外销售取得突破;与日企联合举办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养殖污水处理技术交流会等。

然而,尽管在这方面有了一定推进,但是体现在营业收入上还是进展不快。2017年,吉峰农机出口商品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664.3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67%,下滑到485.87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57%。

此外,农机直营店和加盟商数量的减少、平均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下滑,是对吉峰农机运营模式的严峻考验,是需要加强改革设计和推进力度的时候了。

部分管理数据指标保持基本稳定,或者有改善,是吉峰农机2017年报的一个亮点。

费用数据是反映上市公司本年度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吉峰农机在2017年度费用指标中除财务费用略有提高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数据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0.77%,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0.25%。应收账款下降3.48%;在农机销售整体下滑的形势下,农业机械库存量还保持着基本持平。

最为可喜的一点是,在农机销售大幅度下滑中,其毛利率还保持基本稳定,小幅度增长,由2015年的16.38%、2016年16.48%,2017年为16.80%,比2016年增长0.32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为4.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