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三作为技术能手 见证寿光面粉行业大发展

人物简介

桂华三,男,寿光人,1928年2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1年参军,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汽车二团修理连副班长、班长。1958年转业后任寿光县恒通面粉厂修理组组长,南河面粉厂厂长,寿光县化肥厂副厂长、副书记,寿光县第一面粉厂生产厂长。1981年7月退休。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时,任部队汽车修理工,工作出色,受到3次通令嘉奖、2次连队嘉奖;1956年被评为二级技术能手;1959年10月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6年6月出席山东省工业、交通、财贸方面五好职工代表会议,被授予五好职工称号。

当上汽车兵学会维修,服役期间连获嘉奖

1928年,桂华三出生于原寿光县东埠乡(今寿光市纪台镇)桂家村。1951年,桂华三参军,去部队后就被分到了汽车修理连。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汽车可是稀罕物,能当上汽车兵,全家人都觉得光荣。

“当兵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没见过汽车,去了部队后可真是开了眼界了,特别是坐在驾驶室里觉得特别神气。”桂华三说,在修理连,他跟着老班长学习汽车理论知识、驾驶技能、故障判排等技能。因为喜爱,他上手特别快,没多久就能独自排查汽车故障,还能独自完成修理任务。每次执行任务遇到故障时,他都能第一时间解决,大家都称他为“汽车小能手”。

由于表现出色,桂华三后来当上了副班长、班长,带起了徒弟。在部队服役期间,桂华三受到3次通令嘉奖、2次连队嘉奖。1956年,被评为二级技术能手。

转业到面粉厂,创下柴油机连续运转纪录

1958年9月,桂华三退伍转业到寿光县恒通面粉厂工作。当时厂里懂电器的人很少,因在部队有着丰富的维修经验,他被分到了维修组担任组长。

恒通面粉厂有一个粗粮车间和一个细粮车间,使用的柴油机都很老旧,粗粮车间因机器没有动力经常出问题。在看到这样的情况后,桂华三决定先解决厂里的机器问题。

经多方打听,桂华三得知当时的菜央子盐场有一台报废的柴油机。他来到这家盐场,说服盐场老板将报废的柴油机卖给了他。

“当时买一台全新的柴油机要几万元。”桂华三说,他将这台即将散架的柴油机拉回厂。当时的生产任务紧张,为了不耽误生产,他只好利用下班时间修柴油机。

虽然以前修过各种汽车故障,但修柴油机还是遇到一些新难题。桂华三一边摸索一边进行维修,这台报废的柴油机重新得以使用,不仅解决了厂里的难题,还为厂里节约了开支。

在寿光县恒通面粉厂工作期间,桂华三发挥技术特长,刻苦钻研,创造了柴油机连续运转70000小时、半年节油1万升的纪录。

没日没夜忙工作,家庭重担落在妻子身上

桂华三帮助原本经营困难的恒通面粉厂运转了起来,得到寿光县领导的认可。因业绩突出,1959年10月,桂华三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民经济有所好转,寿光县决定继续组建一家面粉厂,命名为寿光县南河面粉厂,并派桂华三担任厂长。任职期间,桂华三和工人同吃同住在厂里。

在干好厂里工作的同时,桂华三还主动将南河(今寿光营里镇)周边农村里所有维修机器的活都揽了下来。“附近大大小小的机器,我几乎都修过。”桂华三说。

1972年3月份,桂华三又被调到了寿光县化肥厂担任副厂长、副书记。工作期间,桂华三更是没日没夜地忙生产、搞销售,将化肥厂经营得红红火火。在拼命工作的同时,桂华三忽略了家庭,将两个女儿、老母亲及家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

一天,桂华三正在厂里干活,突然接到老母亲的电话,得知妻子在家晕倒了。桂华三安排好厂里的工作后,才急匆匆赶回家。回家路上在药店给妻子买了药,回家看妻子吃了药,又急忙赶回去上班,为此没少遭妻子的埋怨。

面粉厂成大集团

老人感叹没想到

任职经历了寿光县恒通面粉厂、寿光县南河面粉、寿光县化肥厂后,桂华三已经成了寿光有名的名人,大家都说“没有桂厂长解决不了的困难”。1979年,桂华三又回到了寿光县第一面粉厂(原寿光县恒通面粉厂)担任生产厂长。1981年,桂华三从寿光县第一面粉厂退休。退休后,他仍保持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开放后,寿光的大小企业家如雨后春笋般很快成长起来。为了更好地为这些企业家服务,寿光县决定成立寿光县工会技术协作委员会,桂华三受邀参加。“我主要是做技术指导,没事就去各大厂子里转悠转悠,碰到有故障的机器,就帮忙修一修。”桂华三说。

在寿光县工会技术协作委员会工作了5年,桂华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受到了大家的普遍称赞。

当年的寿光县恒通面粉厂、寿光县南河面粉厂已发展成了现在的山东华麟面业集团。“真没想到当年经营困难的厂子如今成了响当当的大集团,里面的机器设备也都是全国最先进的,全都是自动化,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还是现在的条件好。”桂华三说。

退休后的桂华三还不忘回报社会,每年他都专门到寿光市慈善总会捐款2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我曾连续资助了一个大学生4年,她毕业参加工作后还来看过我。”桂华三说,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还是希望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