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行动起来 保护“地球之肾”

今天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上午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在黄河湿地公园广场举办 “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郑州黄河湿地处在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河段,水域辽阔,滩涂广布,湿地类型多样,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和河流湿地中极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郑州黄河湿地位于我国候鸟迁徙三大通道中线的中心位置,是候鸟重要的停歇地、觅食地和越冬地。

上午,宣传“世界湿地日”的展牌刚摆放出来,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工作人员一边为市民们发放湿地保护宣传册,一边向市民讲解湿地保护的意义。

据了解,今年“世界湿地日”系列宣传活动从1月30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活动包括广场科普宣传活动,湿地保护“走进乡镇、走进村委、走进学校”三走进宣传活动,湿地及观鸟、摄鸟活动等内容。

目前,全球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0亿,到2050年,世界上66%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镇地区。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城镇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城镇,湿地常常被视为荒地,人们随意向其中倾倒垃圾,有些湿地甚至被填埋或用做其他用途。科学家们预测,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至少有64%的湿地不复存在。

新闻多一点↓

湿地日是怎么来的?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主张以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为原则,在不损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范围之内可持续利用湿地。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是何物?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尽管目前学界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湿地是具有多水(积水或过湿)、独特的土壤(水成土、半水成土)和适水的生物活动的独特景观,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等在内都可已被称为湿地。

湿地有什么用?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统筹 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