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专业老师如何证明: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大人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是盲聋人。因为在孩童时代遇到了一位专业老师,后来竟成为美国当代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并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该书是她的散文代表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

这个女孩就是海伦·凯勒,而这位老师就是她的启蒙老师莎莉文女士。莎莉文老师对待盲童的学习,有无与伦比的,耐心热情,用心和专业。在教育海伦凯勒的过程当中,她把握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一,从没有让海伦·凯勒感受到是在“上课和学习”,反而一直认为自己是在和莎莉文老师一起做游戏。

莎莉文老师会带着海伦,到户外去,感受阳光,感受微风,欣赏鸟鸣,并把毛茸茸的小动物放在海伦的小手心里。她总能找到最适合小朋友理解的词语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一遍一遍的把这个世界用在海伦手心书写的方式讲给海伦听。很多时候,海伦都觉得,老师就是一个和她一样大的孩子,凯伦和他一起,玩儿着玩儿着,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真的做到这一点了吗?

第二,永远抓住孩子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因势利导,教学方案十分灵活。

海伦收到了朋友送的化石礼物,莎莉文老师就调整教学内容,跟海伦去分享地球的演变过程,从火山到大海,从山峦到平地;甚至还用粘土打造了一幅可触摸的凸起的地貌图,让一个鲜活的地球在海伦的心里成型了。而当海伦收到一个贝壳时,莎莉文老师就给她讲软体动物的组成过程,讲海洋的演变。

作为一个七岁孩子的家长,看到此处我真的很惭愧。我们都是健全人,我们有成熟的心智,明亮的双眼,可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却缺乏莎莉文小姐这样的聪慧和用心!

第三,永远在鼓励孩子,永远第一时间提供反馈,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作为一个盲童,难免有自己着急表达但别人却听不懂的时候。这时,莎莉文老师就会第一时间帮助海伦去翻译。而每当海伦取得了进步,老师从不掩饰对她的赞美。在老师的陪伴下,海伦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自由的孩子。她说,她觉得每一天都那么快乐,每天早晨醒来都会觉得美好的世界在等着她去认识,去摸索。

回想一下我教育孩子的过程,很多时候我可能给孩子的不是快乐,而是压力;不是美好,而是挫败。我太希望她快一点,好一点,优秀一点了。我忘了,要等她,要夸夸她,要让她自己追上我的脚步,带着快乐和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曾经说过: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个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回顾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无不是非常完美的契合了这三个方面。她不仅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她用最灵活,最及时反馈的方式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同时通过不断鼓励孩子,让海伦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很自由。

如此看来,海伦在后来能够成长为一个非常知名的作家和残障教育家,跟童年的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

有什么比一颗自由的、敢于探索的心灵更能成就一个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呢?

欢迎您关注我。这是与您分享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下一篇,我们将跟随海伦一起进入盲童学校,继续探索她和她的成长历程,反思我们的亲子教育!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学孩子的妈妈,是今日头条认证的育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