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手推车到600家连锁店,这三兄弟的棒棒鸡凭什么年收12亿?

仅靠一辆手推车卖小吃,你觉得能赚多少钱?

四川有这么三兄弟,就靠着一辆手推车沿街叫卖四川卤味小吃棒棒鸡成为了亿万富翁。

如今,他们的棒棒鸡风靡全国,年销量竟然高达12个亿,连开600多家连锁店。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揣着600块,走上创业之路

这三兄弟名字也很统一,老大叫廖钦弘,老二叫廖钦勇,最小的弟弟叫廖钦明。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三兄弟很早就背井离乡四处打工谋求生计。

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三兄弟都寻找不到一份得体的工作,只能靠散工来维持生活,直到他们有一天在四川的街上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路过一个手推车小摊,买了一份四川小吃棒棒鸡以后,他们就爱上了这样小吃。

既然文化水平不够,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如就学做小吃。三兄弟一拍即合,决定向卖棒棒鸡的老师傅拜师学艺。

他们拿出一起凑出来仅有的600块钱开始创业,也学着他们的老师傅找来一辆手推车开始在四川的街头卖起来棒棒鸡这种小吃。但是万万没想到,刚做没多久生意就格外的好,很快他们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农贸市场租下了一个独立摊位,定点出售棒棒鸡。

从最初的手推车到农贸市场的定点摊位,再到步行街边的一家独立门店,廖氏三兄弟的生意越来越好。

借鉴国外连锁直营店 开始高速扩张

廖氏三兄弟创业得比较早,20年前国内做餐饮的并不少,但是都是独立的门店为主,真正的连锁餐饮少之又少。

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看书的三兄弟在一个旧书摊发现了一本关于西式快餐连锁经营的书籍,看到这本书后的三兄弟异常兴奋,他们对于书中讲解国外的快餐连锁经营方式感到震惊。

统一的门店,统一服装,统一的食品味道,这样的连锁经营模式让他们看到了商机,萌生出将棒棒鸡这个四川普通小吃做成连锁直营店的想法。

他们学习国外麦当劳的经营方式,将门店进行了统一的装修,并且给员工的形象进行了统一,这些都是比较好办到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难倒了他们三兄弟,虽说都是做棒棒鸡,但是每个师傅做出来的味道都有所差异,同样的店铺,不同的味道,给顾客带来的体验自然也就不好。

但是,三个年轻人始终思想活跃,既然师傅做出来的棒棒鸡味道不一样,那就不要大师傅就好了?于是,老二廖钦勇提出摆脱“大师傅模式”,把棒棒鸡的制作工序统一化,材料使用量化,让每一个店员都会做棒棒鸡。

1993年,廖氏三兄弟把棒棒鸡的调味料进行统一生产和加工,开启了连锁直营店统一规模化的经营。

廖氏棒棒鸡的迅速扩张,成为了继国外的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连锁店之后,最早的一批国内连锁餐饮门店。

标准化生产的棒棒鸡,赶上电商的列车

店铺的统一化,到菜品的统一化,廖氏三兄弟凭借着这一套连锁经营的秘籍让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但是他们并没有骄傲,20年以来一直强调着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保证。

从让每个员工都会做棒棒鸡,抓准调味料的量,到如今更精准化的工厂统一生产加工配料,并且组建车队统一配送,廖氏三兄弟已经完完全全打破了他们在创业之时向大师傅学习,靠大师傅做餐饮的思想禁锢。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三兄弟各有各的特长,老大廖钦弘成熟稳重,将企业管理一手抓牢,老二廖钦勇善于学习,总能提出新的发展方向,而老三廖钦明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一个人。

2014年,廖氏三兄弟又敏锐的捕捉到了互联网电商的风口,当机立决的开通了第一家线上的天猫旗舰店,成为熟食类行业最早进入电商的老品牌。

对熟食产品口味和品质要求严格的三兄弟再一次遇到了难题,虽然电商销售能够扩大经营范围,但是要将棒棒鸡卖到全国各地,在路途中如何保证新鲜?曾经有人建议他们加入食品添加剂起到延期保存的作用,但是他们三兄弟怕影响口感的并没有使用,最后斥资300万买来一批设备,对线上发售的产品采用惰性气体氮气保鲜的新技术来保证产品保持新鲜。

短短一年,他们的棒棒鸡仅仅在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800万元,卖出30万份。

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三兄弟的成功标签

如今,廖氏三兄弟的“廖记棒棒鸡”不单单只是做棒棒鸡,在通过对熟食食品市场人们口味的了解过后,他们还推出了超过30种新的熟食产品。

通过互联网线上观察消费者的数据,仅仅一个单品小龙虾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00万元。不就是别人喜欢吃什么就卖什么吗?看似简单,但是想要做出人们喜爱的口味,却是需要花费大量研发时间。

从前,廖氏三兄弟推着一辆手推车,看到哪里客流量多就往哪里钻,如今他们学会了查看大数据,懂得设定产品目标人群,又能在一次次风口中寻找到连锁直营和电商这样完美的时机,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扎扎实实做好产品,不断学习创新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