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不开心的公务员朋友们

▼ 文/金狗 图/Quint Buchholz

最近,我的许多公务员朋友不太开心,具体表现:

1、最近忙,管得严,没心情,吃饭不要叫我。”

公务员朋友们不太肯出来吃饭了。

我们的聚会一般这样分工,生意最成功的那几位抢着买单,公务员朋友负责吃,他们来已经是蓬荜生辉了。

他们的演讲就是我们聚会的“新闻联播”,他们讲大政方针,讲官场逸事,讲商业机会,我们收获多多。

他们现在不肯出来,饭局一下黯淡。

2、像我这样的人,出去找得了份工作不?”

他们出来了,喝到后边总爱问,掏心窝给哥哥说,我出来能不能活得很好?

大家说,肯定能啊,你这么多资源,体制内都混这么好,体制外不跟玩似的。

但他们总还是不甘心,干脆问你,去你们公司如何?

大家忙说,来来来,儿不!

3、同志快醒醒,还要交电子版的。”

许多人以为公务员很轻松,但金狗负责任地说,大部分现在还是很累的。

场景大约是这样的:

一位公务员朋友倒下了,同事扑上去拼命摇醒:“同志,你醒醒啊”。

他吃力地说:“这,这是我的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本、会议记录本、党员理论学习记录本、党委工作记录本、工作日志、每周工作日志、考勤记录本、监控录像调阅本、月工作汇报表、季谈话纪录、专题总结、专项检查总结、作风效能自查表、个人财产自查表、民主评议党员表、年终考评表、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心得体会以及承诺书,还有明年的工作思路、计划、规划、整改措施、案件追踪、安全工作总结、照片、反思和年终总结......请,请一定代我转交组织”。

说罢,晕过去了。

同事含泪地摇他:“同志,同志,你醒醒,快醒醒,组织还……还有要求,还要交电子版......”

4、“老子难道是漏网的贪腐分子?”

公务员朋友们叫穷,别人总以为在装。

哪怕他们赌咒发誓说真穷,准备掏工资条出来证明。

别人忙说,不用看不用看,我知道你还有其他收入的。

天就这样聊死了。

有时,大家聊着哪里又抓了一个贪腐分子,总会有人大声说,一抓一个准,随便抓一个就是。

公务员朋友在旁边怒了,哪道我是漏网之鱼?

气氛一下很不融洽。

5、“不要有事无事都找我帮忙。”

公务员朋友们,或多或少总拥有一些公权力。

我们的社会还停留在找熟人办事,效率高有面子的阶段。

公务员朋友们现在会说,管得严了,不像以前了。

你这事也简单,你自己去办证大厅,也很快的。

朋友说,行行行,但内心只当你是推辞。

6、王处,好久不见,你又升了。”

有些人见面爱用这种套路。

但是公务员体系,也不是人人都平步青云的,还有许多人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很多年。

公务员朋友们不开心的是,事业升迁的风向标往往也是别人对他态度的晴雨表。

公务员体系像是升级打怪,人们对每个级别的价值门清。

鲜明的等级对待,以及人们期许的目光,让公务员朋友们从一开始就像穿上了红舞鞋,在升迁的路上狂奔。

慢了不光是对不起自己,竟然感觉也对不起别人的期待。

7、“出国游不要叫我。”

有时大家一高兴,相约出国游,趁现在人民币还坚挺。

但许多公务员朋友,特别是有点职务的,就有些怅然若失——护照被管制了,想去申请又嫌麻烦,算了。

8、朋友圈光看不发。

过去,他们也发一些朋友圈,算是提供了一些社交货币,有利于市场流通。

但现在他们都不发,不发也好,他们却每天都在睁着眼看。

私下碰着会说,嗯嗯嗯,你哪天发的哪一条朋友圈怎么怎么,眼亮着。

我们一家人大抵都是公务员,当初我离开体制时,父母紧张得要死。

时常用无限怜惜的目光默默地看我——你怎么还能养活自己?

其实,对公务员朋友们,首先不要仰视,口水嘀嗒,一门心思就是想对接点资源寻租点啥的;第二也不要俯视,表面谄媚,内心鄙视,把公务员妖魔化,要么是贪腐分子,要么只会一杯茶一只烟地混日子。

平视才是对公务员朋友们最好的姿态,把他们当成有血有肉的人。

公务员是啥?

拍脑袋想,就是公共服务员——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

公务员,就是国家公务员,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

大家千军万马报考公务员时,我想,原来有这么多人对公共管理有特别的爱啊。

乔布斯说,听从心声,找寻所爱。

排队报考公务员的人,应该大部分也是找寻到了所爱。

我能理解他们对公务员这项工作的爱:我们这个庞大国家,需要高效、复杂的国家机器去管理,这本身是一件恢宏的事。

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

当然,肯定也有许多人报考公务员,并不是热爱这个工作。

他们去考,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不自信,感觉只有进入这个大机器,才能安全。

拿到铁饭碗,才放心。

中欧教授许小年曾尖锐地批评过许多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心态。

他说,为什么许多大学生要挤到国税系统和海关去?为什么没有人去中央编译局?寻租的潜力决定了大学生选择工作的方向,也就是部分大学生可能已经准备好进去公务员系统就寻租了。

所以,公务员朋友们的快不快乐,回到初心,就是你选择这项工作的初心。

如果他当初选择这项工作时,内心充满杂质。

那么当这公务员体系日渐规范,谋私利的机会消除,更多地体现责任,就会让他感受到许多不快乐。

最后,想到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的“空雨衣”理论——人们往往会处于为了他们的角色而牺牲掉自己个性的危险之中,他们成了“角色扮演者”,而忘了自己本来的名字。

许多人穿上雨衣,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穿雨衣的人。

一旦脱下雨衣,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