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吴宇森以及周润发,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徐克一直被看作武侠电影的旗手,从《倩女幽魂》到《东方不败》再到《黄飞鸿》,徐克的每部作品都能带动一个时代的风潮。

作为一位拍类型片的高手,徐克的电影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笑傲江湖》天马行空的武打场景;《满汉全席》花样百出的菜式设计;《青蛇》情境合一的山水桥阁令人赏心悦目,连环画式的镜头语言、多场景的转换、画面快速的剪接、甚至熟练运用电脑特技等各种拍摄手法,使得徐克的多数类型电影对观众形成一种具有压迫性的视觉冲击,直令人目不暇接之余,不禁惊呼咋舌。徐克的现代电影观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新时代,有人称做“新浪潮电影”或者“新武侠电影时代”,我看称做“徐克时代”更为贴切,二三十年间“徐克作品”已成为影迷心中高质量和高票房的标志。

但徐克的火暴性格和过于自我对艺术的执着,却使他逼走了另一个大师,否则,双剑合璧,当真可以睥睨华语电影的江湖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宇森。

10年前,好莱坞认为吴宇森不过是出租录象带的地方贴的一张香港电影海报,那时《英雄本色》很受美国的街头团伙们崇拜,但大多数人都读不准吴宇森的发音。但没过多久,当尼古拉斯凯奇、昆廷塔伦蒂诺和克里斯汀史莱特开始在好莱坞走红的时候,那些大制片人从他们口中听到的总是这个名字:吴宇森。

吴宇森以《变脸》、《断箭》、《谍中谍2》向骄傲的美国人诠释暴力美学、与中国式的侠义情怀并展现中国电影的风采,让骄傲的美国佬知道了动作片原来也可以这么拍。在今天,有关“吴氏暴力美学”对好莱坞(还有欧洲)电影的影响,仍不定期地在美国三大电视网中讨论。2002年5月,吴宇森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按下手印与脚印,成为首位享有这项殊荣的华裔导演。可以这么说,国际影坛对中国电影的平视始于吴宇森。但我哦想他们肯定没仔细看过《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否则就该仰视了。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在事业最低迷的1986年拍摄的,他在创作这部影片时,投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怀,多年来积蓄已久的失意与报复渗透每一个画面,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然无可挑剔。这部电影,对当时整个香港沉寂的影坛带来的那种巨大冲击是现在的港片难以达到,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不仅掀起了香港动作片的高潮,同时也成为吴宇森个人一生的转折点。

《喋血双雄》则被认为是吴宇森最重要的代表作,在你死我活的枪战背后,吴宇森把东方文化思想中的对情和义的诠释发挥得淋漓尽致,所谓义高云天,所谓英雄相惜,所谓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这些意境至今在他的影片中仍无法超越。

当然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周润发也功不可没。

在二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周润发进行过很多尝试,几乎涉足所有香港的类型电影,曾先后七次赢得影帝称号 ,周润发的戏路很宽,他所塑造的人物,有的英俊潇洒、文质彬彬,有的则滑稽可笑、破落难堪,但又多是深藏不露、冷峻而富有感情。他尤其擅长劾画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缺少家庭温暖、在困苦条件下挣扎而重江湖义气的人物,将其表现得十分真实生动、形神兼备。用伟大形容周润发,会有人吃惊吗?!和所有伟大的影星一样,周润发印证了一个时代,一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风衣墨镜、冷血双枪、阳光微笑,都封存胶片之中,当我们回首寻望的时候,发哥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