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成“清华人”,高三夺IOI金牌,刘定峰的竞赛之路了解一下!

IOI金牌,打破记录!

刚念完高一,他就被清华大学预录取,通俗点说,也就是无需继续学完高中课程,等着当时那届学生高考结束,他就能上清华大学。然而他并没有在获得清华预录取之后停下前进的脚步,高三时,在第2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中,他又获得金牌。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位厦门市有史以来在高一就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第一人!

刘定峰成了当时全厦门市有史以来在高一就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第一人。而他获得的IOI金牌,是厦门市第一个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是厦门一中第二块国际奥赛金牌。

刘定峰这次的成功,在老师看来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初三时,刘定峰就包揽过初中数学、应用物理、化学竞赛的全国(福建赛区)一等奖,而且当时,他的三科竞赛成绩都为厦门赛区第一名。

升上高中以后,刘定峰平时成绩都能排在年段前十名。因此,他成了“香饽饽”,各学科的老师都争着要他。但刘定峰坚持选择信息学,而这过程中,“兴趣”成了他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当时,让同学们“眼红”的是,刘定峰提前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预录取,尽可以撇开繁重的课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到2014年准时到清华大学报到即可,但他还是决定跟着班级走,“各学科的知识还是要学的,特别是数学,到了大学之后,信息学有很多知识点都和数学相关,也算是为上大学做准备吧”。

刘定峰获得的金牌和证书

成长:调皮小子“沉迷”于各种学科竞赛

小学五六年级的刘定峰,还是个调皮的小男孩,玩水枪,玩火都是他擅长,据说爸妈因此是小学的“常客”。厦门一中信息组组长吴旭日说,小学的计算机老师曾友情提醒:“小心”那小子,他可会搞恶作剧。不过,吴旭日说,刘定峰到了一中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他的身心被各种学科竞赛占据了,他权衡利弊,最终还是选了信息学。

从学校到兴趣小组到国际奥赛赛场的距离有多远?刘定峰首先要从市赛比到省赛,再到全国——2012年,刘定峰获得当年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后,入选50人的国家集训队。这时,出生香港的他被香港队看中。

到了香港,刘定峰先是从一个选拔赛中进入70人小组,他是第一名,而70人决出4人参加国际奥赛,他又是第一名。他也是此次香港代表队中获得唯一一个金牌。

个性:老师说他是“话痨”,同学说他很爱笑这个技术宅男是个话痨,一度被老师投诉上课爱说话。不过,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刘定峰并非爱唠叨,而是他听了一会儿课,便都会了。

同学付文渊认为,刘定峰的确比别人聪明,但也比别人努力。信息学竞赛的孩子总会趁机玩游戏,付文渊说,我们一起玩,但很快的,我们还在玩时,他已经在写程序了。刘定峰说,他每天必须把时间花在学习新的知识上,否则就觉得恍恍惚惚。

刘定峰很受同学欢迎,不仅在于他总喜欢帮助人,还在于他总是在乐——今天天气很好,他乐;同学给他讲了个笑话,他乐;他要给别人讲个笑话,还没讲完,自己就乐了……不过,他也有冷峻一面——刘定峰说,我时常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可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他为什么这么厉害

关键词1 兴趣+专注

“只要开始解题,我的心里就只剩下题目和自己。”刘定峰小学4年级接触电脑,并对编程产生兴趣。据说,是享受“运行通过”的成就感。信息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由电脑来判分,而不是人工,“所以,结果常常只有两种 ,要么0分,要么100分。”

刘定峰每天利用下午两节课到学校机房解题,晚上回家主要完成课内作业 。他的各科成绩都很好,最终“情定”信息学,主要是因为“它比较符合我的性格,需要短时间通过自己的思考抓出隐藏在题目背后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它很锻炼人,比如超寻常的细心和耐心是少不了的,有些复杂的题目,一题就有几百行,你得认真看完。”

关键词2 性格+思维

江逸君从初一年开始带刘定峰,她对刘定峰的评价是“思维能力超强,性格很好 ”。她举了一个例子,那还是刘定峰上初二时,他们一起出去参加竞赛,回程车上,接到成绩公布的消息,同场竞赛的初一学生整体比初二考得好。作为初二学生的指导老师,江逸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刘定峰拉着她,“江老师,你坐下,我来给你分析分析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初二学生太聪明,而且经验多,总想冲100分,可惜遇到冲不下的 难题,一下子‘摔’了,不像初一学生,能拿30分就先捡30分……”

关键词3 沟通+自由

刘定峰自称是话多的男生,上初中时还曾被老师“投诉”:上课爱讲话。这一点在郑妈妈那得到证实。郑妈妈说,作为父母,他们和孩子沟通得很好,什么都说,什么都聊,“他愿意说,我也愿意听,我感觉自己很了解他,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家里的电脑不设密码,他也爱上网,但自制力强,总是先把该做的题做完 ,做题的时候一点也不会想上网。”郑妈妈说,他们对孩子完全无要求,“甚至,我总感觉他自我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