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半年成功减肥,肠子却变黑了,原来是长期滥用这类产品

不知从何时开始,养生、减肥、通便悄悄地和“排毒”挂上了钩,各种“排毒养生”、“排毒减肥”、“排毒通便”的产品频频出现,似乎“排毒”就能健康、“排毒”更能变美。


这种种“排毒”产品真有那么“神奇”吗?

人体真有那么多“毒”需要靠它们来清除吗?

所谓的“排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期吃“排毒”产品减肥 女子瘦成芦柴棒结肠黑变

小丽(化名)是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两年前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她身体健康,1米6几的个子55公斤的体重本来很正常,脸蛋稍有点婴儿肥,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入学时各项生理指标和体检指标完全正常。

但身边的同学都“以瘦为美”,虽然她们一个个都算不上胖,可还是希望能再瘦、更瘦,瘦出纤纤细腰腿、瘦出锥子脸,“减肥”自然成了日常的“必修课”。

于是,入学一年后,在寝室同学的鼓动怂恿下,小丽接受了“排毒”减肥的建议,开始服用某种“排毒减肥”产品。吃完这种产品之后她经常拉肚子,她以为这就是在“排毒”,也没当回事。在连续服用这种产品超过半年之后,小丽的体重降了20多斤,脸上的婴儿肥消失了,腰腿变细了,都快瘦成“芦柴棒”了。减肥算是“成功”了,可她随后却频频出现气短、乏力、心悸、食欲差等一系列症状。更让她苦不堪言的是,只要不吃那种产品,她就解不出大便。

(资料图片,与本文无关)

担心肠道出问题,小丽向医生求助,医生建议她做个肠镜检查,结果出来——她患上了严重结肠黑变病,祸根就是吃了半年以上含蒽醌类化合物的“排毒减肥”产品!

腹泻就是肠道在“排毒”?别傻了!

陶双友解释说,正常情况下,小肠和大肠“各司其职”——食物通过胃的消化进入小肠,营养成分被吸收,剩下的残渣进入大肠,积聚到一定程度,随着大肠的规律蠕动产生便意,从而引起排便。但长期吃了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排毒”产品后,随着蒽醌类化合物进入肠道产生化学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甚至可能因蠕动过快导致痉挛、腹痛产生腹泻,粪便等废物排出的同时,电解质、水、营养物质也跟着一起流失。

长期吃“排毒”产品 小心便秘肠黑变

陶双友打了个比方说,人的结肠好比下水道,如果使用或者保养不当,任由各种油污、酸水或碱水、饭渣、沙尘等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下水道的管壁造成腐蚀破坏,甚至污物在管壁上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结肠也一样,如果肠壁光滑通畅、蠕动功能正常,有利于各种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损伤,废物在肠壁上沉积,就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

结肠黑变病( 图片来自网络)

长期滥用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排毒”产品可导致正常的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继发性便秘,还可造成肠道黏膜功能损伤和肠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久而久之,随着深棕色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肠壁上被吸收并沉积,在肠镜下就可观察到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豹皮状改变,有斑点状、黑褐色色素沉着,可累及部分肠段甚至全部大肠,出现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可防难治

查出结肠黑变病,小丽很担心会不会恶化? 对此,陶双友坦言,虽然很多专家认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的,具有非炎症性、可逆性的特点,但也有学者观察到这类病人当中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较高,不可不防。另外,它可能导致出现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症状,困扰患者日常生活。

陶双友提醒,结肠黑变病“可防难治”。从日常预防的角度,一定不要滥用含蒽醌类化合物的泻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果,促进肠道保持正常的蠕动功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规律排便,这有助于防止结肠黏膜的黑色素沉着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