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月:讀賈平凹《山本》有感

人,該知道自己的渺小

文/柳含月

賈平凹新作《山本》面世後,我本是沒有興趣閱讀的,因為我總覺得這個標題有些彆扭,讓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松下、井上、渡邊這些日本人的名字。據他說,山本就是山的本來,原名秦嶺志,是想為秦嶺立傳,寫秦嶺的生物故事,結果由於素材的過於龐雜寫著寫著“走偏”了方向。

而後,我還是買來《收穫》長篇,用一週時間讀完了這部40萬字的《山本》,從打開書到合上書,我的感慨都是一個結論:這是一部和《廢都》堪有一比,讓人一看就不能釋手,而且感悟深刻值得讚歎的好書!

在《山本》的結尾,當游擊隊的炮火將渦鎮炸為一堆廢墟的時候,女主人“公陸菊人說:這是多少炮彈啊,全都要打到渦鎮,渦鎮成一堆塵土了?陳先生說:一堆塵土也就是秦嶺上的一堆塵土麼。陸菊人看著陳先生,陳先生的身後,屋院之後,城牆之後,遠處的峰巒疊嶂,一盡著黛青。”這一段像散文寫作中點睛之筆的文字告訴讀者:不論你在這個世界上如何叱吒風雲,在雄偉深厚廣博無邊的秦嶺面前,都是過眼煙雲,秦嶺永遠橫亙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歲月的流逝和人們的折騰——我自一盡著黛青!

《山本》看起來是一部寫戰爭的小說,其實本質還是一部剖析人性的小說。這個情節曲折、可讀性強的小說,描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生在秦嶺深處渦鎮的“三國演義”:井宗崇所在的游擊隊、井宗秀所在的警備旅、阮天寶所在的保安團,三足鼎立,你死我活,將普通民眾置於萬劫不復的苦難之地而肆意鬥爭的故事。作為原本想成就一番事業,成為維護渦鎮安寧庇護神的井宗秀,在日益壯大之後剛愎自用,對百姓橫徵暴斂失去民心,最終被阮天寶刺殺,而他所建立的渦鎮城堡也被游擊隊的炮火夷為平地,其情可悲,其命可哀。故事中,井宗秀挾持麻縣長將縣府從老縣城搬到到渦鎮,讓他沒有幕僚機構無所作為,只能吃穿無憂選擇為秦嶺的植物和動物立傳。為了得到好軍師,他和不成器卻信任有加的發小楊忠三顧煤礦求得有些神秘色彩的週一山輔佐自己。這一切,既有《三國演義》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影子,也有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成就蜀漢大業的影像。同時,作者在書寫參加革命給被爭奪權力和搶山頭的對手謀殺的井宗崇(井宗秀的哥哥)時,能夠敏銳而不留痕跡的指出問題根源更是難能可貴。

《山本》一書沒有性色描寫,卻把女人的美好展露無遺。井宗秀女人花生的青春美麗和善良,陸菊人的大氣遠見和能力,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尤其讓讀者羨慕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井宗秀和陸菊人的彼此欣賞、相互牽掛、互相支撐的精神知己關係,貫穿全書,引導故事發展。同時,讀者也會滋生出深深的遺憾,為什麼他們之間不能發生一點男女關係呢?當得知井宗秀無意間得到自己陪嫁到楊忠家的三分胭脂地後,陸菊人竟然沒有將擁有這塊寶地便能成就人生大業的土地給自己家要回來,還既不告訴丈夫也不告訴公公,而是全盤說給井宗秀並支持他建功立業。她雖然不欣賞自己無能早亡的丈夫,卻終其一生恪守儒家傳統的婦道。她欣賞井宗秀並無私而全身心的支持井宗秀成就事業,為他經商賺錢、為他選擇妻子、為他出謀劃策、為他警醒提示。當井宗秀不再聽從和採納她的意見,自我膨脹墮落,最終走向理想的反面最終掉丟性命和他的王國的時候,心有大悲憫情懷而又註定是一個悲劇的陸菊人,站在高高的巡視臺上,看他“呼啦啦大廈傾”,到頭來“大地一片白茫茫”。小說文字描寫細膩,雖然故事中許多場面血腥、殘忍,但是卻應該是真實反映了那樣一個紛亂歲月裡百姓的真實生活場景。

《山本》中還有一個人物值得稱讚,那就是被挾持心有大志滿腹經綸而無所作為的麻縣長。在兵患匪患此消彼長的歲月,一個無法施展自己才能,卻又不甘於虛度年華的政府官員,在被人掣肘要寫無奈的情況下,順勢而為來書寫秦嶺的植物和動物之志,未必不是一個人面對生存危機應該學會的變通手段。但是,他最終還是無法面對戰火帶給百姓的塗炭,無法忘記自己的一腔抱負,悲情的跳潭自殺……

應該說,《山本》是極其成功的,它曲折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故事,簡練的語言、精到的描寫,哲思的主題,以及對革命的反思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接受,都契合了時代辯證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很值得讀者為之沉醉,為之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