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這是在金融界的一個常見術語,許多企業通過收購另一家企業的上市公司身份來獲取上市資格。“買殼”也曾是中國足球聯賽的一個熱門關鍵詞,它常常是低級別聯賽球隊在衝甲、衝超失敗後,通過收購高級別聯賽球隊的資格,來達到升級的目標。因為不存在直接的傳承關係,和我們平時理解的轉讓、搬遷有一定的區別。
最著名的一次“買殼”事件就是2003年重慶力帆降級後,他們把雲南紅塔的中超資格買下,然後把自己的中甲資格轉讓給了湖南湘軍,才得以繼續參加2004年中超聯賽。而在歷史上還有一支名叫上海九城的球隊,它存續時間不長,但幾經轉手卻孵化出了兩家如今在中國足壇響噹噹的球隊——上海上港和貴州恆豐,在它的背後還有一個熟悉的名字,朱駿。
1.朱駿的職業足球體驗
在入主申花之前,朱駿以自己企業為名,搞了個業餘隊叫上海九城。踢了兩年業餘聯賽後,朱駿的胃口也大了起來,他們收購了一支叫上海天娜的中乙球隊,兩支球隊合併後依然叫上海九城,球員以天娜為班底,由一批極具潛力的年輕人及一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老將組成。在2004年中國足球乙級聯賽中,九城隊的進球數位居各隊之首,以不敗戰績勇奪冠軍,完成了衝甲目標。
2005年中期,上海九城更名為“上海聯城“,以此與第九城市這家企業切割,表明投資足球是朱駿的個人行為。
然後就在當年底,上海聯城宣佈向上海群英足球俱樂部轉讓產權,也就是說上海群英這家新成立的俱樂部,買下了上海聯城的中甲資格殼。球隊以原上海聯城的球員為班底,名將申思擔任主教練,前國門江津、陳剛、小李明等人都在隊中。
在處理了上海聯城的中甲資格後,朱駿轉過頭來就買下了當時上海的一支中超球隊——上海中邦的殼,進軍頂級聯賽。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朱駿買中邦只花了1000萬人民幣出頭,中邦還獲得了一年的球隊冠名和胸前廣告。2007年,朱駿又主導了上海聯城和上海申花的合併,聯城這個名字就此消失在了中國聯賽裡。一直到2014年綠地入主申花,才讓朱駿退出了職業足球舞臺。
2.上海群英的奇幻漂流
收購了上海聯城中甲資格的上海群英在2006年也有不少故事,俱樂部最先是接觸了著名的羽絨服產商波司登,波司登方面準備拿下群英的冠名權,雙方談得都差不多了,結果卻突然黃了。最終,群英是接受了康博的贊助冠名,以上海康博的名義征戰中甲聯賽,他們在聯賽裡表現一般。
2006年底,當時還在踢乙級的安徽九方與上海群英方面進行了接觸,希望能夠收購群英的中甲資格。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稱:“康博雖然進入足球只有一年,且在中甲也完成了保級,但是上海的兩支中超球隊已經讓康博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小,轉讓成為他們必然的選擇。“
除了安徽,貴州方面也希望買下上海群英的殼。2月2日,上海群英在主教練申思的率領下,開始進駐貴州清鎮紅楓湖訓練基地進行冬訓備戰,受到貴州球迷的熱烈歡迎。一切都只待最終合同敲定,然後俱樂部就搬遷到貴州去,並更名為貴州黔坤。
但這樁轉讓卻沒有像媒體報道那樣進行,最大的原因是貴州方面沒錢。根據當時投資方和上海群英的協議,貴州方面需要在1月支付500萬元人民幣首筆費用,並在4月結清剩餘300萬元的費用。
2007年3月,在貴州方面無力支付500萬的款項後,九城置業的董事長、上海市足協副主席李文壅接下了這個盤。李文壅是一位狂熱的體育愛好者,他本人也在體育圈身兼多職,但就是沒有收購一支球隊。當時,他開價3000萬元和西安國際談收購,想讓國際隊回到上海,但陝西方面堅決拒絕後才把目光鎖定在了上海群英身上。
李文壅通過旗下的七鬥星商旅入主上海群英,俱樂部更名為了上海七鬥星,申思、江津等人依然在隊中,彭偉國則出任了該隊的領隊,剛剛退役不久的祁宏擔任技術顧問。而貴州黔坤與上海群英的官司也成為了當年的一個熱門話題。
3.為何又出來一箇中邦?
上海足球的歷史上,中邦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中邦老闆衛平也是一位十分熱衷於足球事業的人,在足球圈三進三出,堪稱一段傳奇。
成立於2001年的大連賽德隆在2003年時,因為足協判定其與實德繫有關聯,被迫遠遷珠海,轉讓給了珠海安平。2004年,中邦入主珠海安平,球隊更名為珠海中邦。2005年,珠海中邦成功衝超。俱樂部搬遷到上海,變更為上海中邦,一年後,中邦被朱駿買殼,中超資格給了上海聯城,這時候的中邦離開了足球圈。
2007年,上文提到的上海七鬥星在中甲聯賽中奪得了第8名,最有趣的是他們在賽季末接連輸給了廣州廣藥和成都謝菲聯,直接送兩隊衝超。尤其是10月13日七鬥星對陣成都謝菲聯,近四萬名球迷在成體中心把體育場圍了個水洩不通,七鬥星隊被這樣強大的氣場壓制而連丟四球,直到最後才因為對方的鬆懈打入兩個挽回顏面的進球。
由於種種原因,七鬥星俱樂部在2008年進行了轉讓,中邦集團重返足球圈入主征戰中甲,但是俱樂部又從上海整體遷往了無錫。曾經帶領珠海中邦衝超的名帥馬良行取代了申思,擔任該隊主教練。
2009年,無錫中邦迴歸上海,成為了第二支上海中邦隊,為了和之前的上海中邦有一個區分,這支球隊被叫做上海浦東中邦。
2010年底,中邦老闆衛平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參與到上海全運隊的培養中。那一年,上海體育局對上海足球進行了資源整合,徐根寶的根寶青訓出人,中邦方面提供聯賽資源,把根寶93/94年齡段的球員和中邦梯隊的人組成一支新的上海中邦隊,參加2011年中乙聯賽,通過實戰來為2013年全運會練兵,這支球隊的主教練就是後來多次帶隊打全運會的成耀東,球員裡包括了賀慣、楊世元、李聖龍、林創益等人。
4.中邦賣殼孵化出上港和恆豐
因為新成立的上海中邦隊將征戰乙級聯賽,這也迫使中邦不得不放棄原有的中甲球隊和中甲資格。衛平一度表示,他願意以1元的價格轉讓中邦這個中甲的殼。實際上想要買中邦這個殼的俱樂部不在少數,最終得手的是貴州智誠。
2010年中乙聯賽半決賽中,貴州智誠隊功虧一簣,最終衝甲宣告失敗。連續三年的衝甲失敗,讓當時還算得上財大氣粗的貴州智誠俱樂部失去了繼續呆在中乙聯賽的耐心,加上貴州球市火爆,政府也非常支持足球,他們最終橫下一條心買殼衝甲。2011年初,貴州智誠以50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上海中邦隊的中甲殼,不過運氣實在不好的是,他們在中甲命運坎坷,6月份的時候主教練王海芳出車禍喪生,球隊士氣打擊巨大,長期排名倒數,升降級附加賽不敵福建駿豪,就踢了一年又降級回到中乙,2012年再次衝甲成功後,2013年又一次降級。
2015年,由於瀋陽中澤解散,貴州遞補回到中甲,同年恆豐集團入主,球隊更名為貴州恆豐智誠。2016年,貴州恆豐智誠以黎兵為總經理兼主教練,勵精圖治衝超成功。2017年底,貴州恆豐智誠通過內部股權轉讓,更名為貴州恆豐,智誠的名字從此也消失在足壇。
新的上海中邦則是作為中乙球隊參賽,那一年,在中乙聯賽裡有不少像中邦這樣的球隊,比如四川川大、溫州葆隆、河北依林山莊(後來的華夏幸福)、陝西老城根等都是通過中乙聯賽來鍛鍊全運會的隊伍。
2011年和2012年,上海中邦分別獲得了中乙的南區第5和北區第6名,成績只能算是一般。2012年底,由於上海東亞衝超成功,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東亞可以無條件收回在中邦進行培養的球員,上海中邦也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東亞系的球員們回到了上海東亞,與89/90的師兄們一起征戰中超。後來上海東亞集體轉讓給了上港集團,也就是今天的中超冠軍俱樂部上海上港。
“買殼”並非是中國足球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它一直伴隨著中國職業足球的發展。客觀來說,當時中國足壇頻繁出現的買殼和轉讓導致了不少球隊的消亡,球員們無法在穩定的環境中就業,也影響了整個中國足球的基礎建設和社會口碑。但隨著聯賽體系的完善,中國足協也出臺了相應的規範。加上大家對於投資足球的認識和投資環境的變化,“買殼“在近幾年的中國足壇已經十分少見,不少球隊寧願從中冠打起,也不想直接買殼。但這段歷史,無疑是中國足球發展探索的一段絕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