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3000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發生了一起驚天動地的征戰:武王伐紂。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武王伐紂,是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召集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滅商建周的歷史大事件。

神話故事《封神榜》對此事件進行了戲說,最後勝利者武王姬發臨朝,百官慶賀,西周王朝正式建立。封神臺前,姜子牙執榜冊封眾神,了卻天上人間的各種冤戾,人與神各司其道,周武王成為仁君明主,姜子牙受封永世勳爵,從此天下太平,眾生和諧。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這樣歷史的真實事件,我們站在今天,如何尋找歷史的脈絡呢?除了影視書籍之外,歷史用另一種方式給我們一點線索,我們可以通過一件古董,兩處古地名,解讀曾經的戰火烽煙。

一件西周利簋確定關鍵信息

利簋(guǐ),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青銅器。它的主人是武王伐紂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1976年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出土,利簋通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7.95千克,現在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012年被選入九大鎮國之寶。

利簋的器身、方座上面不僅飾有饕餮紋、蟬紋的圖案,尤其是還有文字記載,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正是這行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的重大歷史事件,因此非常有研究價值。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商周時期,青銅被稱為“金”,是隻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貴重金屬,擁有青銅器的主人身份一定不凡。而之所以稱為利簋,是因為銅器主人名為“利”,他是隨武王參加討伐戰役的官員,戰爭勝利後論功行賞得到獎勵,於是鑄造了這件銅器以記功,作為永世的紀念,並用它作祭奠祖先。

據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說明真實的武王伐紂之戰,就是一夜之間將商滅亡,在歲星當空的甲子日早晨,武王的勝利之師攻下佔領了朝歌,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的記載。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這段銘文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為歷史斷代提供了準確的時間線索。我國的天文學家依據銘文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經過縝密地計算,判斷出那一日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從而確定了武王伐紂的具體日期,這是一項重大的考古成就。

所以說人遠去,物永存。這件利簋實現了主人利的願望,作為永世的紀念,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河南兩處古老的地名,與武王伐紂相關

武王伐紂的前後,如何起兵運作,如何勝利回師,都在歷史上留有的痕跡。

一是孟津事件。孟津縣隸屬於洛陽市,我們從字面看,孟津的“津”就是指的渡口,曾經黃河邊上重要的碼頭;至於“孟”字,又出自何處呢?其實孟字並非本意。

孟津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叫盟津,就是會盟的“盟”,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所以有“八百諸侯會孟津”的歷史典故。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會盟臺

周武王曾經多次出征伐紂,在伐紂的過程中,採取了團結聯合各路諸侯力量的做法,實力因此大增。公元前1048年,就在此處的渡口相約,召集各路諸侯會盟,商討滅紂之事,前來參加大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據說有八百人之多。

在大會上,周武王舉行誓師儀式,實際就相當於滅商大計的戰前總動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為了紀念這次劃時代的重要會盟,人們很自然就把會盟渡口稱為盟津,日久又演變傳承為孟津。

今天在孟津縣會盟鎮扣馬村,還能見到“八百諸侯會孟津”的繪圖,歷史的典故至今讓當地百姓津津樂道。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當地人還有句俗話“天下興亡看洛陽,九朝古都半孟津。”說的是洛陽人稱九朝古都,但是孟津縣隸屬於洛陽,曾經更是歷史厚愛的地方,先後有西周、東周、東漢、北魏等六個王朝在此建都,所以有“九朝古都半孟津”之說。

古代的孟津,曾是黃河邊的重鎮,是黃河漕運最大的碼頭,今日的孟津,可以看到我國最大的黃河水利景觀——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依然蔚為壯觀。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二是偃師事件。偃師縣今天隸屬於洛陽市,偃師在商時名叫西亳,是商代後期的都城。據清朝初年顧祖禹撰寫的《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周武伐紂,回師息戎,因我偃師”。

周武王伐紂之後,回師西亳,息偃戎師,經此番征戰,周武王提出施政理想,要讓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達了武王今後不再用兵,天下共享太平的重要思想,世人非常欣賞周武王的“休戎之意”,因而以“偃師”之名告示萬世,在此地要永遠記住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舉措,偃師就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從周代時始稱“偃師”,是至今依然使用的古老地名。

一件青銅器,兩處古地名,告訴你三千多年前的歷史大事件

結語: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淵遠流長。夏商周時期的文明鼎盛在中原地區,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各類歷史文化遺產或古蹟眾多,未必在博物館裡尋覓,有可能走在中原大地上,不經意間可能就碰觸了一段歷史往事。河南這兩處古老的地名,就是這樣長久而又巧妙地記錄了周武王伐紂階段的兩個重要歷史事件。

你還了解哪些古老的地名,或有意思歷史典故,歡迎留言交流。

一次閱讀,一點收穫,歡迎關注@一閱而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