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與格力賭局勝算難料,但公關營銷本身已經雙贏

這年頭都是網紅,不說自己網紅還真不好意思,人人都在微信朋友圈直播帶貨。但網紅也要分三頭九等,大部分都是下一秒就會從當紅變得過氣的“快餐式網紅”,來的快去的也快。

雷軍與董明珠作為長年相愛相殺的網紅中國企業家,一直在變著花樣玩賭約,一個賭約還沒玩夠,就開始繼下一個賭約,看來賭性還真是企業家必不可少的敬佩品格。

小米與格力賭局勝算難料,但公關營銷本身已經雙贏

你喜歡雷軍還是與董明珠?

小米模式與格力模式誰好誰壞,可通過產品,品牌,營收三個重要維度作對比分析。

小米與格力賭局勝算難料,但公關營銷本身已經雙贏

小米模式與格力模式

第一局:產品維度, 格力KO小米

手機、家電儘管都是製造業,從營銷、研發、製造的規劃,但其實區別很大,手機某種意義上屬於時尚快消品,而家電屬於耐用大件。在產品的核心部件來講,格力產品的核心部件是壓縮機,手機的核心部件是芯片。格力曾提出“研發投入不設上限”,這些研發投入對於價值較高的空調而言,成本攤銷還算說得過去,但對於手機還說,研發就成了問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註定是一場長跑,格力走了近30年,走的是高質量路線,而小米剛走了近10年,走的是性價比路線。這一點上,格力完勝小米是綽綽有餘的。


第二局:品牌維度, 格力KO小米

格力的定位:中國製造,空調+其它品類


小米與格力賭局勝算難料,但公關營銷本身已經雙贏

中國品牌價值

品牌估值700億元

格力作為空調行業的老大與“中國製造”的締造者,實力不容小覷。但在空調行業市場進入天花板,空調市場飽與收入減少情況下,還是走向業務多元化,從手機、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汽車等方面,其高品質及品類渠道共享將為帶來高溢價與高復購的能力。尤其是格力自身的智能裝備實力,對中國製造及產業互聯網的影響巨大。


小米的定位:互聯網公司,手機+IOT

品牌估值425億元

從小米成立之初,小米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的爭議就不斷。雷軍稱小米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標誌MI不僅是米字的發音,也是Mobile Internet,就是移動互聯網的縮寫,有了自己的有品商城,走的是消費互聯網的平臺,相對還講競爭還是很大的。雖然IoT與生活消費涉及產品眾多,但有品平臺短期內能夠帶來銷量和毛利的不多。

一個是空調行業雙雙第一的格力,一個是國內第四、全球第五的小米,不用說就知道格力贏了。

第三局:營收維度,小米KO格力

與格力自己內部搞研發投入大不同,小米通過內部研發轉向外部收購的孵化加速。與此同時,在以硬件引流,軟件開放,服務盈利的手段下,小米的收入相對多元化。格力2019年營收2005億,同比增0.24%;小米2019年達2058億元,同比增17.7%。董明珠還是輸給小米。但從在2020年黑天鵝滿天飛的當下,兩者面臨的經營壓力實在不少。

格力的經營壓力:

這次疫情之前,家電市場本身已陷入慘淡,特別是佔格力營收7成左右的空調。2019年是空調行業的滑鐵盧之年,疫情對企業更是雪上加霜。是降價保增長還是擴展品類保利潤,是擺在格力面前的難題。


小米的經營壓力:

測算手機毛利率底線,獲得用戶和流量,再通過廣告及其他業務溢價補貼硬件,這為手機業務的“價格戰”提供了彈藥,但當下互聯網廣告收入也開始下降。隨著5G換機的到來,4G手機清庫存成為重中之重。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認知,不管某某光環有多強大,進入一個行業都需要交學費,要麼用資本,要麼用時間。雷軍與董明珠作為兩大網紅中國企業家,是企業家但不是預言家,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


小米與格力賭局勝算難料,但公關營銷本身已經雙贏

思維的認知盲區

人算不如天算,兩者的結局難料。從當下疫情來看,手機、家電都在激烈競爭中增速明顯放緩。

總之,至此一場雷軍和董明珠關於10億豪賭,將成為眾多吃瓜群眾長年的熱議話題並常刷爆網絡,對於促進品牌及市場銷量還是大大有益處的。不管結局勝算如何,但營銷本身已經雙贏了。

希望雷軍與董小姐這對CP能夠一直賭約終生,這樣話題熱度或許會持續蹭到半個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