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悼念袁隆平 港青:“我們會好好吃飯的”

中新社香港5月24日電 (記者 王嘉程)24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行。在香港,高等院校實驗室、學術團體等,紛紛發表悼文,為袁老的離去致哀。有香港青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能夠解決溫飽問題,袁老功不可沒,我們要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會好好吃飯的。

香港各界悼念袁隆平 港青:“我們會好好吃飯的”

5月24日,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隆平小學全校師生緬懷校友袁隆平院士。 郭旭 攝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袁隆平逝世當日(22日)夜間發出悼文,讚揚袁先生畢生致力追求創新、不畏艱難、一心為民,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而深遠的貢獻。

中大悼文表示,袁先生與中大有深厚淵源,為推動21世紀中國雜交水稻的改良工程,他與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辛世文、林漢明及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古森本,共同落實進行了一項大型合作研究計劃,通過引入先進生物科技和破解水稻的遺傳基因密碼,結合傳統育種技術,進一步提升中國雜交水稻的產量、質量及抗逆的能力。自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2008年成立以來,袁先生一直擔任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毫不吝嗇地提出各種寶貴意見,多年來對實驗室大力支持和鼓勵。

袁隆平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也有一段淵源。2016年的首屆“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的獲得者正是袁隆平。時年86歲的他於同年在理大舉辦了一場講座,嚴謹又詼諧地向學生們講述了雜交水稻的知識與他自己的夢想。袁隆平在講座中,特別提到了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他認為,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通過科技進步,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就水稻而言,便是要應用雜交水稻。

香港不少學術團體也對袁隆平逝世表示哀悼,香港學者協會在悼文中表示,袁院士立志“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以實際行動和執著追求,為中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功垂史冊。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表示,袁院士為中國和世界糧食保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哲人雖逝,德範永存。

香港的年輕一代對袁隆平的逝去也感到十分不捨。香港青年李湃豐告訴記者,自己很小的時候已在課本上了解到袁老研發的雜交水稻技術。而袁老獲得成就後,依然兢兢業業,把這項研究做了一輩子,讓水稻畝產量得以不斷提升。“他一直是我心中非常尊敬的一位科學家。”

李湃豐引用古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表示,中國能夠擁有溫飽的生活,袁老功不可沒,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如今他與世長辭,我感到無比難過,願他一路走好,我們會在心中永遠懷念他。”

在香港青年郭家好看來,袁老如同“當代神農氏”,不僅為中國的糧食問題作出重大貢獻,更讓超級雜交水稻走向了全球需要它的地方,幫助許多地方減輕了飢餓問題。目前,印度、孟加拉國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已進行了大面積的種植。“希望袁老安心,我們會好好吃飯的。”她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