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閱讀的溫度#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楊絳

人,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書。閱讀能讓人沉澱心思、獲取智慧、增添內涵、拓展眼界和心胸。讀書的習慣在於持之以恆,長此以往堅持。一本好書,如美食佳釀,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世界讀書日之際,猶記得學生時代時候閱讀過很多很多書籍,國內國外,只要是能夠吸引的都會耐著性子去翻閱幾本。書籍閱讀完畢已久,但其中的故事依舊記得清楚,甚而為之慶幸的就是懂得其中的道理。正所謂:閱讀伴成長,書香潤心靈!下面呢,是我曾經閱讀過得一些書籍,及對書中故事人物的感觸,安利給大家。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老人與海》—— 海明威

  • 沒記錯的話高中語文應該有選段,後來最終把完整地一本讀完了。感覺不是很長,讀起來還是挺快的,裡面有一點點的西班牙語。
  • 撇開高中課本里面瞭解到的,老人捕捉到一條大馬林魚後,在返程的時候陸續遭遇多條鯊魚的攻擊,與他們搏鬥的過程展示的不屈不撓、與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確實是這本小說的高潮。但是通過閱讀整本書,其實還能瞭解到,為了捕捉這條大魚,老人曾經被這條魚拖著在海上飄蕩了整整3天,裡面作者在寫這個片段的時候,有許多老人自說自話的場景,他會和拖著漁船的大馬林魚說話,猜想它的想法,會和偶爾在他的船上稍作調整休息的鳥兒說話,會想小男孩可能會擔心他,會想最新一期的報紙裡面各個棒球隊的可能有的表現,這些都是他一個人孤獨地在海上漂泊的時候的內心活動,閱讀這部分的時候能感覺到一種孤寂、平靜又樂觀的心態,個人覺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 最後分享比較能體現老人個性的一句話,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圍城》—— 錢鍾書

  • 裡面有句很有名的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整本書讀完,更多的感受是裡面的人想出來,想進去也只是迫於各種外界壓力和內心的不堅定而已,特別是在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後,壓抑感越來越重,雖偶有幾個片段還帶著些溫情,更多時候是感覺到濃濃的壓抑,描寫塑造的特別真實。結合王爾德所說的“結婚是想象戰勝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戰勝了經驗”,真的是很蹙婚姻了。
  • 楊絳先生後面在附錄裡面解釋圍城裡麵人物時,說方鴻漸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志大才疏可以說是很一針見血了,但凡方鴻漸在留學時或是在大學教書時能夠腳踏實地,不至於一手好牌到最後變成與孫嘉柔結婚各種自卑,互相折磨。
  • 裡面有些句子,讓人不經莞爾一笑。方鴻漸沒有和蘇小姐結婚的打算,卻一直拖著不好明確拒絕,還頗為享受與她的曖昧,作者是這樣形容的“好比睡不著的人,顧不得安眠藥片的害處,先要圖眼前的舒服。”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殺死一隻知更鳥》—— 哈珀•李

  • 這本書是第一人稱敘述,視角是一位大概7,8歲的小女孩。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兩部分,一部分是圍繞主人公和大她4歲的哥哥以及另外一位小夥伴孜孜不倦地探索怪人傑拉德(其實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阿瑟)所在的房子。另外一部分是圍繞她的父親阿迪克斯,作為律師,為一個黑人辯護的經歷,原告是白人。故事背景發生在美國大蕭條期間,南方黑人與白人不平等,種族歧視,偏見無法消彌。
  • 整體讀下來覺得裡面最可貴的是父親對兩個孩子的言傳身教,他睿智、善良、公正、受人尊敬,像一位真正的紳士,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啟發他們思考。兩個孩子被教得很好,這將是是他們長大成人後一筆無形但異常珍貴的財富,也是他們以後面對人生道路上挫折和挑戰的底氣。
  • 最後,分享裡面他在給黑人湯姆•魯賓遜的案子總結陳詞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某些人灌輸給我們的‘人人生而平等’,實際上是個謬論。事實上,有些人就是比別人聰明睿智,有些人就是比別人享有更多的機會,因為他們生來如此,有些男人比別的男人掙錢多,有些女士做的蛋糕比別的女士更勝一籌。總而言之,有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數普通人具有更好的天賦和才華。但是,在這個國家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切人是生來平等的。有一種人類社會機構,可以讓乞丐和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員平起平坐,讓愚人和愛因斯坦不分尊卑,讓粗陋無知的人和大學校長分庭抗禮。先生們,這種機構就是法庭,可以是美國聯邦政府的最高法庭,可以是最基層的地方治安法庭,也可以是你們眼下服務的這個尊貴和神聖的法庭。”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刀鋒》—— 毛姆

  • 個人感覺這個作者比較理性,不知道是不是男作者都是比較偏理性。裡面一些觀念就是放在現在也基本沒毛病,想想寫這本書的時候才1944年。這本小說裡面作者把自己放在一個觀察者的位置,圍繞主人公拉里和艾略特,伊莎貝爾等重要角色的人生經歷和想法,探討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的追尋。
  • 雖然裡面有一些關於神秘學的討論看不太懂,但是整體來說閱讀體驗極佳,還能get到很多有趣的點。比如:
  • 1)“我生性有個缺點,就是不習慣看那些樣貌平平的人,不管朋友的性格有多善良,即使我們是多年老友,我卻仍然看不慣他那口難看的牙齒或者歪斜的鼻子。但要是朋友長得清秀,那我就會白看不厭。” (外貌協會會長無疑)
  • 2)“你不知道嗎?因為美國女人希望她們的丈夫十全十美,而英國女人則指望她們的管家十全十美。” (一時之間我都不知道是在黑誰了)
  • 3)“你忘了錢有個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節省時間。生命短暫,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連一分鐘都不能浪費。”“錢能帶給我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獨立。我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別人說見鬼去吧,這感覺真是太爽了。” (正確的金錢觀)
  • 最後有一段節選英文詩,很美,分享給大家,“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

  • 看完《刀鋒》後覺得這個作者的風格非常符合個人胃口。後面趁著有時間分別把他的《面紗》和《月亮與六便士》都看完了。《面紗》感覺和通俗小說差不多,故事性比較強,文學性要少一些,感覺和另外2本的風格不太一樣,故事的開頭比較狗血,女主出軌有婦之夫,差點被丈夫捉姦在床,後面隨著情節慢慢推進,主題慢慢昇華,女主不斷找尋自我,迴歸自我的過程。對女主的轉變無感,唯一覺著可惜的是她的老公,那麼理性自持的一個人,客死異鄉,女主還給他戴綠帽子,不知道他最後感慨的“死的確實狗”是什麼意思,感覺可能是嘲諷自己。
  • 《月亮與六便士》除了前面5章交代背景有些看不太懂,後面人物正式出場之後,可讀性便很高了。這本和《刀鋒》有些類似,裡面作者作為旁觀者,描述和觀察主人公Stickland人到中年拋棄一切,家庭、朋友、工作、名聲、金錢等所取得的一切,一心追求藝術,半路出家學畫畫的過程的經歷。這本是個瘋狂的,任誰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且大概率也不會成功的決定,但是Stickland恁是憑藉著對藝術執著的追求,完全不在乎身外之物,甚至連自己都不在乎,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求仁得仁,不留遺憾。雖然他的一些行為不符合世俗價值觀,但是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值得敬佩。
  • 除了主人公Stickland,另外還有點印象的角色就是Dirk Stroeve了,老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看到他的妻子選擇跟Stickland過,而他一直希望妻子回頭,幾乎沒有下限地卑微挽留的時候真的有點怒其不爭,還好最後他選擇回家鄉,雖然是在他的妻子自殺之後。希望他能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值得擁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著 阮胤華譯

  • 很久之前,花了2周的時間,斷斷續續地把這本書看完的,雖然可能會缺乏整體的邏輯性,但是基本每天看完一部分,偶爾也會拿上班時候的一些經歷帶入,能夠幫助自己更好的思考和理解。
  • 自認為是一個比較佛系的人,但是工作中還是經常碰到一些比較奇葩的人和事讓自己生悶氣,因為不想和工作同事起衝突,有時也就只能自己生悶氣。
  •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大概是這樣的,通過觀察,表達感受,瞭解需要,提出請求。主張我們誠實地表達自己,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批評、指責。理想表達模式是這樣的,“當我(看、聽、想到我所看到的、聽到的)…,我感到…,因為我需要/看重…你是否願意…?”或者“當你(看、聽、想到你所看到的、聽到的)…,你感到…嗎?因為你需要/看重…所以,你想…”這樣說可能會略覺得有一點空泛,但書中作者有很多非暴力溝通實例,能夠幫助更好地理解。
  • 總的讀下來,雖然說不一定能夠像作者一樣能夠將非暴力溝通熟練地運用到各個領域,但是至少給自己提供了新的思路,幫助自己理解自己或他人各種表現後面可能的原因,值得一讀。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上閱讀的溫度

無論那個年代,都有屬於那個年代獨特的閱讀記憶,它是一種理解和領悟。4.23日,世界讀書日,呼籲全民推廣讀書,讓每個人都能通過閱讀來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知識和提高寫作。(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