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月,中日海軍在黃海北部展開了一場極具慘烈的遭遇戰,即黃海大海戰。北洋海軍剛在運兵東北大東溝返航途中突遭日軍,雙方開戰。艦隊是實力相當的艦隊,但結局卻是一邊倒。當面臨的是戰場而不是操場、面對的是敵艦而不是靶艦的時候,“節制精嚴”的北洋艦隊變得毫無節制可言。

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首先艦隊佈陣就陷入混亂。丁汝昌與洋員漢納根、泰萊商定“分段縱列、掎角魚貫之陣”,到劉步蟾傳令後竟變為了“一字雁行陣”;接著針對日方的陣式我方又發生齟齬,接戰時的實際戰鬥隊形擺成了“單行兩翼雁行陣”。

臨戰前短時間內陣型如此變亂,致使今天很多人還在爭論考證,北洋艦隊用的到底是什麼陣型。此種勉強之陣形維持時間也不長,“待日艦繞至背後時清軍陣列始亂,此後即不復能整矣”。戰鬥中掉隊的日艦“比睿”號從我艦群中穿過,“來遠”艦在400米距離上發射魚雷,不中,其僥倖逃出。

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火力極弱的武裝商船“西京丸”經過“定遠”艦時,“定遠”發4炮,2炮未中;“福龍”號魚雷艇趕來向其連發3顆魚雷,最近的發射距離為40米,竟也無一命中,又僥倖逃出。僅600餘噸的“赤城”號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前炮彈藥斷絕、大檣摧折居然也不沉,再僥倖逃出。

李鴻章誇耀北洋海軍的“攻守多方,備極奇奧”、“發十六炮,中至十五”之說,在真槍實彈的戰場上煙消雲散。

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由於先擊之不中,後中之不沉。在有效射距外總兵劉步蟾就命“定遠”艦首先發炮,首炮非但未擊中目標,反震塌前部搭於主炮上的飛橋,重傷了丁汝昌。首炮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總指揮(泰萊回憶道,“此橋之名甚佳,而其竟飛,而丁與予亦隨之飛。鴨綠江之戰以是開始”)。

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這場命運攸關的海戰持續4個多小時,由於劉步蟾、林泰曾二位總兵,無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揮,“旗艦僅於開仗時升一旗令,此後遂無號令”。北洋艦隊幾乎始終在無統一指揮的狀態下分散作戰。只在戰鬥將結束時才有“靖遠”艦管帶葉祖圭升旗代替旗艦,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隊旗,收攏指揮殘餘艦隻撤出戰鬥而已。

威風八面的清朝海軍,打起仗來窩囊的無法想象!

此役之後,北洋海軍已不能獨立成軍,但被日軍畏怕甚過虎豹的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尚存。如果重整旗鼓,抓住戰機,仍有可能挽回戰局。可是丁汝昌再不敢出洋巡邏作戰,只把艦隻龜伏在旅順和威海港內。

貴州修文山野生獼猴桃綠心禮盒裝當季新鮮水果奇異果12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