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志願精神在戰疫中閃耀光芒

又是一年草長鶯飛,又是五四青年節,祝青年們節日快樂!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

“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

將世間一切美好的詞彙用來定義青春、青年都不為過。青春象徵著希望,又意味著責任、使命和擔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用志願服務點亮了青春夢想。

從梁啟超落筆寫下《少年中國說》,將改造“老大帝國”的希望寄託於“中國少年”,青年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係就被重新鮮明定義。

“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畢業歌》創作的那個年代,偌大的國土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如今,風雲激盪的歷史早就過去,“90後”“00後”一代,從一出生就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發展成果,擁有物質上的富足。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他們以什麼來證明對五四精神的血脈傳承,又用什麼來回應歷史和未來對青年一代的期望?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既是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愛國、擔當、奮鬥、拼搏的時代精神體現,而參與志願活動,無疑是青年承載歷史期望的重要方式。

承平時刻,他們在支農、支教、支醫、扶貧等志願服務中默默耕耘;疫情突然暴發,青年群體褪去青澀,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從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化身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阻擊疫情的“超級戰士”、共和國的脊樑。據統計,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更多的青年志願者,奔走忙碌在全國各地聯防聯控戰場。他們用果敢、專業的行動留下了奮鬥和拼搏的印記,證明了自己的五四血脈,證明了廣大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在他們稚嫩的臉龐背後是堅毅卓絕的品格,“小確幸”背後連著深厚的家國情懷。

當青春與志願精神相激盪,深藏背後的是熾烈的家國情懷。不管是白衣執甲、奔赴抗疫一線的援鄂醫療隊員,還是在雪域高原用自己所學服務藏區同胞的醫學生,不管是到口罩廠幫工只為多生產一個口罩多一分守護的“音樂女孩”,還是重新拿起ICU護士證,主動請戰湖北的高校教師,行動的背後,都是對國家、人民深深的愛與責任。

志願精神充分展現了青年群體盡己所能、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熱血、擔當。他們中有的人還是學生,有的剛走出校門,既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十項全能,在兇險的病毒面前,義無反顧,沒有絲毫退卻,面對沒有搶救回來的生命,他們也有悲痛、挫敗和無力、不甘。他們不過是把生而為人無法避免的恐懼與膽怯,變成了救死扶傷的本能與直覺。

正是這種艱辛與磨礪,催化青年的成長。在盡己所能的無私奉獻之中,青春閃爍著耀人的光彩。青年們在奉獻中成長,也在奉獻中收穫快樂和感動,他們在逆行與堅守中更清晰地找準了人生價值座標,鮮明而深刻地理解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與國家,與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血肉相連。

101年前,參與五四運動的那一代青年,後來很多人成長為各界的領軍人物,從文學、教育到經濟、政治,更多的人受到五四精神的洗禮,愛國心被啟迪,一生事業都圍繞愛國、擔當,在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建設與改革發展中,始終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在抗疫一線盡己所能、無私奉獻的青年們,還將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扮演主力軍角色。世界在變、時代在變,中國青年骨子裡的堅強和韌性沒有變,也不會變。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未來他們將更有底氣、更加從容、更顯自信,去迎接復興路上的風雨雷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4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