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颐和园划船渡船项目开放,票价30元,需要手机描码登记

#唤醒好春光#

#花期已至美好如初#


批吧语.mp34:20

来自壮壮西西


2020年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家“闷”了三个多月。最惊心动魄的时段已经过去,现在确诊病例减少,疫情渐渐缓解,终于可以出去放放风了,但防范意识决不能松懈,一定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

春天到了,春暖花开,踏青去,颐和园是我最喜欢去的公园,那里的景色美不胜收,百观不厌。这个周末上午我和家人一起来到颐和园游园踏青赏花。

我们是从东门进入颐和园的,园中美景依然,只是游人少了很多。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楼阁环绕下的昆明湖。

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微风轻轻拂过,宽大的昆明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湖水清澈,令人心旷神怡。

在湖堤的东侧,常年静静守卧着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把铜牛放在这里,就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多少年来,铜牛昂首安卧于岸边。它那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十七孔桥,疫情期间没有开放。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

十七孔桥,共有17个桥洞,当年建造颐和园的设计师经过精心计算,使十七孔桥与南回归线的日落点呈垂直状态,所以每年冬至前后几天,落日的余晖将全部照亮十七孔桥的所有孔洞,呈现出无比壮丽的​景观。十七孔桥象天空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引人注目,气势如虹,宏伟壮观。

沿着昆明湖边往佛香阁方向走去,垂柳依依湖水绿。

一棵桃树开着多种颜色的花,仿佛是美丽的母亲和一群女儿,在湖边对镜梳妆。

园里的桥和大柳树与碧绿的湖水同映蓝天,湖光山色、浑然一体。

湖面上还看到了美丽的黑天鹅,静静的美,少有的安静。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长廊。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长廊,在昆明湖旁边,总长有738米。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的景色而建造的。长廊顶上有很多五颜六色的间隔,每个间隔里还有长廊的柱子上,栏杆上都画着五彩斑斓的画。

上万幅画,没有一幅是相同的,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还有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精妙绝伦,别有一番情趣。

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俗称石舫,寓“河清海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穿过长廊往西可以看到西堤,玉带桥,这里的花都开了,景色非常漂亮。

尽管可恨的疫情让我们大家都不得不戴着口罩,但是,春天朝气蓬勃的景象,还是使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腰上的建筑,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佛香阁疫情期间没有开放。

我们绕着湖边儿慢慢的走着,铜牛和狮孔桥安安静静,颐和园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安静。

颐和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晚清时期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地,既“垂帘听政”又可以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和“万寿无疆”的万寿山。它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碑一画,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也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血汗。

颐和园,春风拂面,碧空如洗,西堤山桃杏花盛开,春花掩映下的万寿山、佛香阁等景色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在碧水蓝天下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春意盎然景象,令人舒适,惬意。

转眼就到中午了,我们坐​船返回东门。幸运的是,今天是颐和园疫情渐好,恢复划船和渡船项目的首日游,票价30元,需要健康登记,手机描码查验。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您,谢谢!


受疫情影响颐和园划船渡船项目开放,票价30元,需要手机描码登记


受疫情影响颐和园划船渡船项目开放,票价30元,需要手机描码登记


受疫情影响颐和园划船渡船项目开放,票价30元,需要手机描码登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