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rd又拿錢了,4個月估值增長了35億美金

最近的市場確實是有點瘋狂,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好像很多都不能用之前的邏輯來理解了。已經入局了的在暗自狂歡,沒有入局的則在後悔和焦慮之間不斷循環。

二級市場不用說,以傳統邏輯來看市值飛上天的事情都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一級市場,也從年初的各種悲觀到了如今下半年的估值大爆發。如果非要找個理論來解釋,我想可能就是疫情帶來的結構性變化。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可能高估了疫情的短期不利影響,但卻低估了其長期的積極影響,而這種影響很可能將是結構性的。

今天看到有消息爆出來說 Stripe 和 Discord 這兩家公司又融資了,兩家的估值基本上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提升了至少 1 倍。

其中 Stripe 的估值預計會到 700 億美金到 1000 億美金之間,而 4 月份剛從紅杉和 a16z 那完成 6 億美金的融資,當時其估值為 360 億美金。

同樣,Discord 的估值在這輪融資後預計會到 70 億美金左右,而它在 7 月份才拿了 1 億美金的融資,當時估值 35 億美金。

據說 Discord 的 MAU 在今年增長了一倍達到了 1.2 億,每天的下載量達到了 80 萬次左右。我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認為《Discord 在複製 Zoom 的成功路徑》,主要是覺得兩者在很多方面都比較類似,比方說創立時面對的環境、創立後從產品層面提升用戶體驗的發展路徑以及策略等方面。

今年 7 月份完成融資時,Discord 對自己的定位進行了重新梳理,並且對產品進行了改版,不再僅定位於遊戲領域的通信工具,而是所有人可以相互傾聽的社區。

疫情期間 Discord 的服務邊界得到了快速拓展,來自非遊戲領域的用戶和需求得到了大量增長,像教育領域,Discord 已經成為了一些國家遠程教育的主要應用,各類瑜伽、讀書俱樂部和藝術類課程大量湧現在這個平臺。

而在遊戲這個領域,Discord 似乎已經成為了很多運營的標配,之前就有朋友在文章裡這樣評論:

作為海外遊戲運營,一直苦於在海外缺乏類似官方 QQ 群這樣可以直接交流的社群載體。2017 年的時候發現了 Discord,立刻就被驚豔到了。不管是對於用戶還是官方,Discord 群組的體驗都遠勝於 QQ 群。現在也很高興地看到 Discord 功能更完善(但是一點也不臃腫),而且已經成了遊戲運營的標配社群。

或許也是看到了其在遊戲領域的價值,騰訊在很早的時候就參與了 Discord 的投資,分別在 B、C、E、F 輪連續進行了投資。

而 Discord 的重新定位,Index Ventures 的聯合創始人 Danny Rimer 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直接領投了上一輪的 1 億美金投資。他將 Discord 對標於 Slack,只是各自服務的領域不一樣,一個是專注在專業的工作領域,而另一個專注在非專業的社交領域。

在他看來,Discord 對社交對話(social conversation)的影響,就像 Slack 對專業對話(professional conversation)的影響一樣。

我再次把 Danny Rimer 之前對 Discord 的定位文章看了一遍,發現這段話還是非常有意思的,這裡就不翻譯了:

I believe Discord is the future of platforms because it demonstrates how a responsibly curated site can provide a safe space for people with shared interests. Rather than throwing raw content at you, like Facebook, it provides a shared experience for you and your friends. We’ll come to appreciate that Discord does for social conversation what Slack has done for professional conversation.

嚴格來說,Discord 和社交基本上沒有太大關係,但它卻從工具慢慢切入把大家連接了起來,並擴展到了現在的社區。Discord 很早就確立了以頻道為中心的邏輯,一切的交流圍繞「頻道」展開,每個頻道都像一個房間。

這和我前兩天介紹的 Yubo 這款“社交”產品在某些方面有點類似,你打開 App 時,看到的是一個個房間,你可以加入其中任何一個,通過手機直播和其它人聊天,也可以加入一起玩遊戲或者其它類型的各種房間。現在,Discord 也增加了視頻這塊的功能。

如果你看過我之前的文章,你會發現之前 a16z 和 Benchmark 搶著投資的另一款產品 Clubhouse ,也基本上是以房間這種形式呈現。而這背後,我覺得都可以用 Benchmark 合夥人 Sarah Tavel 建立的“石頭、沙子和水”分析框架來理解。

延伸閱讀:

1.

2.

3.

4.

5.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