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夜登福州鎮海樓,月高風黑,心曠神怡,不禁想吟詩一首,奈何文思枯竭,高大牙和鎮海樓的一段千古文史佳話未醞釀即隕落,實為可惜,退而懷古名人名樓,嗚呼哀哉。


公元676年,14歲的王勃遠赴交趾探父,途經南昌,寫下名篇《滕王閣序》,其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更是千古名句,此乃意氣飛揚的高亢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727年,40歲的王之渙罷官悠遊返鄉,寫下《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現出寓意深遠的生活哲理,此乃朝氣蓬勃的進取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730年,27歲的李白初居安陸,結識了好基友孟浩然。孟浩然要去廣陵遊歷,二人相約在江夏會面,李白應景寫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此乃幽深高遠的惜別之音。

二十年後,58歲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經武昌,再登黃鶴樓有感,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乃蒼涼曠遠的羈旅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978年,年僅42歲的李煜在開封西城牆闔閭門外遜李唐莊的淨慧院,被逼吞下牽機藥,絕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後來這座小樓在明月東風裡飄搖毀於戰火,此乃萬念俱灰亡國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046年,57歲的范仲淹因慶曆新政失敗被貶,期間應友人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寫下名作《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乃高潔豁達的赤誠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186年,杭州西湖邊孩兒巷的一家客棧裡,62歲聽候天召的陸游即興寫下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淳熙十三年的杏花煙雨江南,不僅有詩,更有眼前的苟且,此乃壯志未酬鬱結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205年,65歲的抗金名士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寫下“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一心北伐的辛棄疾平生抱負無所託付,只能遙望北固樓以寄復國情懷。這是慷慨悲壯的惆悵之音。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樓亦然。在這方面,文人的詩詞名句貢獻頗多,前述各樓皆如此,哪怕有些已經蒙塵太久或湮沒。但名人和名樓的悲歡離合,大多數愣生生地被時間打磨出歷史浪漫主義氣息來。

當然,沒有名人加持的名樓也不少,有的厚重,有的虛浮,有的刻意,有的玄幻……終究都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


公元940年前後,吳越國廣陵王錢元鐐在嘉興南湖畔建樓舍為“登眺之所”,其時並無“煙雨樓”之名。至唐朝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始得名,又因南宋吳潛《水調歌頭·題煙雨樓》詞而正名。明朝末年原樓毀,遺址不存,公元1548年重建於南湖湖心島。

當然,為煙雨樓名氣加持更甚的,一是中共一大;二是《射鵰英雄傳》裡東邪黃藥師於此大戰全真派北斗七星陣。所以煙雨樓者,浪漫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061年,山東煙臺的蓬萊閣初建成,盛名源於民間“蓬萊仙境”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於傳說而言,乃方士杜撰;於奇觀而言,乃氣象虛景;所以蓬萊閣者,玄幻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建閱江樓,以此彰顯他對陳友諒集團戰爭的勝利。但閱江樓僅在完成地基建設後就停工了,成為“空中樓閣”。直到2001年9月閱江樓正式竣工建成,結束了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尷尬歷史。所以閱江樓者,虛浮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384年,西安鐘樓建成。在此4年前,鼓樓已率先建成。此後數百年間,鐘鼓樓遙相呼應,晨鐘暮鼓,守護著西安市井民眾,併成為他們的心理寄託。而長安東、西市起程的馱滿絲綢瓷器的駝隊,自此“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見證了古都長安的滄桑和自矜。所以鐘鼓樓者,厚重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公元1690年,大觀樓建成於雲南昆明。這座樓出名在於一副180字的長聯,毛澤東評價其“從古未有,別創一格”。此樓公元1856年毀於戰火,1866年重建。此樓缺乏歷史人文底蘊,靠若干跟風堆砌出來的長聯撐場面略顯底氣不足。所以大觀樓者,刻意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還有千百年來屢毀屢建的燕子樓,多寄予文人騷客的唱和,風月之境也。于軍事城防作用更甚的天心閣,寄予文昌祭祀香火,唯心之境也。民間酒樓出身的潯陽樓,因《水滸傳》宋江的反詩而得名,牽強之境也。至於以巨石為基而建的甲秀樓,號稱“培補世風”,取“科甲挺秀”之期望,卻與當地數百年來相對貧瘠的文風教化成就大相徑庭,此過情之境也。

至於作為私人圖書收藏的天一閣,不敢贅言,惟敬重爾,文昌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說回鎮海樓。鎮海樓實在太多啦,廣州、寧波、香港等地都有同名者,名氣和底蘊皆不遜色。

但福州的鎮海樓確實另類。城門譙樓樣本出身,坐落中心城區離海邊直線距離尚有近40公里,怎麼“鎮海”呢?號稱是海船昏夜入城的航標,海拔僅62米的屏山被各種視野遮斷,真擔得起這樣的“領航”高度?說有600年曆史,卻九次屢毀屢修建,歷史底蘊被抹殺幾多?惟一口碑相傳的,所謂抗颱風功能,幾近玄乎了,不足道。

當然,颱風從海上來,“鎮海”即“鎮臺風”,如此也算名副其實。拋開地球氣候和地理環境的變遷因素不講,鎮海樓重建這10多年來,“抗臺”功勳也算昭著,讓民眾心有所託,意有所圖,也不算辜負名樓之名。所以福州鎮海樓者,呈祥之境也。

名樓(夜遊福州鎮海樓有感)

於是作詩云:

鎮海樓頭參北斗,東南王氣宴千年。

浮屠對望藏靈地,旗鼓雙思蘊福天。

曾戍三山平遠寇,更趨兩越引先賢。

今宵縱酒登臨處,睥睨秋江掬月眠。

胸中既有丘壑,何妨再起一樓?

名不名無所謂,我要的是能鎮住自己心海的小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