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周星馳

《新喜劇之王》,目前豆瓣5.8分,票房不到6億。

對於這部電影,周星馳進行了極為大膽的嘗試——零特效、全新人、長鏡頭。這種逃離舒適區的自我挑戰,是周星馳對自己電影世界邊緣的探索。然而,如此不盡如人意的結果,證明周星馳的這次冒險並不被大眾所接受。

《新喜劇之王》到底是成是敗?周星馳還是那個周星馳嗎?我翻遍了豆瓣6萬多條好評和差評,看遍了微博微信所有的讚美和吐槽,試圖就以下問題尋找一個個答案。

票房靈藥,還是票房毒藥?

2013年,周星馳憑藉一部《西遊降魔篇》把春節檔這個原本並不被看好的檔期,變成了中國電影最賺錢的檔期。而周星馳本人,也憑藉《西遊降魔篇》、《美人魚》、《西遊伏妖篇》成為春節檔的常客,每次都斬獲頗豐。

然而,今次卻是個例外。《新喜劇之王》的票房,對比其成本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周星馳”三個字來說,卻是黯然失色。

對於票房,周星馳一向心如明鏡,當年他上《鏘鏘三人行》,提到口碑和票房,他這樣說:“現在大家知道一部電影的渠道是很多的,第一天第一場出來,假如你是好的,這個(票房和口碑)就會非常好,在最短時間,大家都會知道。假如你這個電影是不好看的,那也是最短時間(被人知道)。如今回頭看這段話,簡直一語成讖。從大年初一第一場開始,《新喜劇之王》就揹負了太多的罵名。口碑的不振,直接導致了票房的下跌。

我們不知道這時的周星馳會怎麼想,對此我們同樣只能從他過去的話裡找答案。還是在《鏘鏘三人行》,竇文濤說:“電影是個很江湖的行業,很多大導演,拍砸一部之後,所有人看他的眼光都不一樣了。你擔不擔心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周星馳笑笑:“我不擔心,我被罵很久,早就習慣了。”

口碑崩盤,還是靜候翻盤

說到口碑和票房,三大平臺的評分口碑,越來越能體現一部正在上映的商業電影的票房潛力。但一部電影的真實水準,要看塵埃落定之後的豆瓣評分,也要看專業電影人的打分。

在這方面,國內比較受影迷認可的,是微信公號“桃桃淘電影”的影向標欄目。影評人給《新喜劇之王》打出了6.8分。在整個春節檔的所有電影裡面,它是最高分。

然而,廣大受眾並不買賬。

儘管周星馳澄清過很多次,觀眾不欠他的電影票。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周星馳的電影,從來都需要時間去驗證。比如當年的《大話西遊》,票房口碑並不好,甚至被合作方西安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目為“文化垃圾”。而《功夫》從上映時的7分左右到如今的8.6分,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居高臨下地指責觀眾的短視,從結果倒推原因也是一種耍賴。對於商業片這種快速消費品來說,我們不能用十年之後的評分去衡量當下的評分。如同《笑林廣記》裡一個笑話說得那樣:

蘇、杭人同席。杭人單吃棗子,而蘇人單食橄欖。杭問蘇曰:“橄欖有何好處?而愛吃他?”曰:“回味最佳。”杭人曰:“等你回味好,我已甜過半日了。”

喜歡吃什麼,是口味問題,而不是品味問題。但對於周星馳,我們需要的給他一點點時間和公道。

炒冷飯,還是黯然銷魂飯?

對於近幾年周星馳的電影,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就是“炒冷飯”。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在“影向標”裡,影評人秦婉這樣說:有許多情感分,這毋庸置疑,老梗照樣動人,新梗亦出自人生。

“老梗”這東西,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加分項,用得不好是減分項。《新喜劇之王》的所謂“老梗”,是對《喜劇之王》的呼應。在續集中使用第一集的梗,不正是一種延續和傳承?

正如豆瓣網友烏鴉火堂所說: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呼應老版的梗,其實是跟老版完全反著來的。比如同樣的踩腳梗,《喜劇之王》踩了田啟文的腳,《新喜劇之王》同樣踩了田啟文的腳。然而,周星馳在這基礎上進行了翻新,在新版裡面,田啟文變成了一名導演,下一秒,鄂靖文就因為重傷了導演而被丟出門去。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這種舊梗翻新在電影世界裡比比皆是。然而,可惜的是,周星馳的這種巧思,並沒有引起觀眾的共鳴。他們看到的是周星馳再次講起了老段子。這就直接導致了一個問題:

是新喜劇之王,還是“不好笑”?

網友反褲衩陣地在他的公號裡這樣寫:“比起《長江七號》的做作、《美人魚》的幼稚,《新喜劇之王》簡直是無聊到尷尬。”

而在豆瓣,也有網友這樣評價:“社會不同了,語境不同了,喜劇的模式是一樣的,仍是藝海浮沉錄,引發共鳴。但內容和深度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而站在周星馳這樣的網友,也會發出這樣的慨嘆:

這似乎形成了一個共識:《新喜劇之王》真的不好笑。

事實上,不是《新喜劇之王》不好笑,而是這個時代變得不好笑。

在《星仔,國家已經沒有任務給你了》一文中,作者 木村拓周這樣解析:

《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美人魚》和現在的《新喜劇之王》,實際上都保有星爺早年作品裡體現的,無盡的善良,打不死,不畏強權,對愛情的尊重。

但這些已經無法再擊中我們。

當年受過星爺滋潤的年輕人,基本都開始還房貸了。能夠刺激我們腎上腺素的,是沈騰必須要一個月內花光的 10 個億,是穿越二三十年前傾盡家產買房或者儘早成名。開心麻花常常讓觀眾在電影裡一夜暴富,過一把癮;徐崢讓城市人群的中年焦慮和中年危機找到一個出口;甯浩能把一部電影,拍給兩類人看,家庭觀眾看到的是一部閤家歡喜劇的電影,文藝觀眾看到的是具有強烈的政治表達、刺激到壓抑的反諷喜劇。

誠哉斯言。這樣既壓抑又浮躁的空氣,讓人的注意力抖音化,越來越難很沉浸地觀賞一部電影,很多時候,人們的所謂“笑點高了”,不過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已。於是,人們會更喜歡一些短平快的笑料,一些狂轟濫炸的大場面,而周星馳式的笑料,越難越擊中觀眾。

是勵志,還是毒雞湯?

不僅僅在笑料方面難以擊中觀眾,在共情方面,《新喜劇之王》也很難取悅觀眾。因為,帶著三觀去看電影的觀眾,實在是多到令人髮指。

比如著名電影《英國病人》下面,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短評:

而在著名電影《鋼琴課》下面,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短評:

所以,在《新喜劇之王》下面看到這樣的短評,我們見怪不怪了:

你以為這是個例?下面這段話可以說是代表性發言:

人生選擇千萬種,從來就是有坦途也有險路。對於選擇坦途的人,我們當然應該多加鼓勵。而對於那些想走險路的朋友,我反倒覺得,多潑一潑冷水才是更加善良、也更有智慧的應對。因為,只有那些無論如何也澆不熄的熱情和掩不住的光彩,才是真正屬於險路上的靈魂。否則,被毫無原則鼓勵而來,很可能別人一將功成,你卻是那萬分之一的枯骨。

意思就是:如果你覺得別人的夢想有問題,那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潑冷水。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我個人感覺,這一段話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我這是為你好。

相反,也有很多人,在《新喜劇之王》裡看到了自己,比如著名媒體人

熊太行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比如微博著名博主午後狂睡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而也有人會認為,周星馳的電影,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勵志。

比如影評人LOOK認為:

人生如夢,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反倒證明了如夢成功的虛幻感……與其說因為努力奮鬥成為了女主角,毋寧說是因為某種偶然性成為了女主角。這種非常黑色的表達,在早期的周星馳電影裡是絕對沒有的,其中的反諷隱藏著當下這個周星馳對人生的思考,絕不是一碗我們吃過的冷飯。

而一向給很多電影無情打1分的賽人 這次給《新喜劇之王》打了6分,這樣的高分嚇到了很多人:

看完所有好評和差評,我來告訴你《新喜劇之王》為什麼口碑兩極!

而他對周星馳的看法是:

周星馳以前的電影很殘暴,這一次是有些詭異了。你可以相信馬可所言“人生如夢”,你也可以相信那就是真的。你還可以相信如夢在雨夜之時就已告別了她不知該不該鐘愛的事業。全片最核心的臺詞是“去他媽的,感動吧”。周星馳沒有一部電影,是想廉價地撫慰我們的。這次也不會。

勵志也好,反勵志也好,當週星馳把人生感悟從“努力奮鬥”四個字簡化成“如夢”兩個字,他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地灌雞湯,否則,為什麼他會把全片最擅長灌雞湯的張全蛋塑造成一個史上最渣的渣男呢?

是周郎才盡,還是電影大師?

對於自己的電影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周星馳曾經這樣說:“悲跟喜是相通的,卓別林的《淘金記》,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只能吃皮鞋,對卓別林來說,這是多慘的一件事?但我們卻會大爆笑。”

在悲劇和喜劇的切換方面,《新喜劇之王》做得相當到位。在這方面,很多網友從技術的角度進行了解析。

微信公號 微胖的周先森 這樣評價《新喜劇之王》:

技術上來說,儼然有大師風範。

隨便舉幾個例子:

1. 如夢受盡屈辱回到家裡,男朋友查理在家。這個安慰的段落沒有一句對白,直接開唱。觀眾心知肚明查理是騙子,仍然能被深深打動。這個段落的處理方式簡潔到了經典的程度,觸及電影的本質。

2. 最後的高潮,如夢表演自己的被騙段落。這個核心環節比20年前的喜劇之王難以收尾,開始莫名其妙的臥底劇情,高明到不知道哪兒去了。用高級一點的話說,這個部分還有一點互文的意思,是查理教給瞭如夢什麼是演技,這就是“演員的誕生”啊。

3. 馬可老師的助理,這個角色太棒了。渾然天成,神來之筆,這種毫無表演痕跡的奇葩角色,你只能在周星馳的電影裡看到。

而微博博主吳志碩同樣從技術的層面評價《新喜劇之王》:

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周星馳已經可以在悲劇與喜劇之間自由切換且遊刃有餘了,這一點只有喜劇大師才做得到……每一個畫面都能感覺到周星馳對電影的熱愛!

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周星馳電影,是進化後的周星馳電影……我給這個片打7.8分。(按照IMDB的標準,因為8分就是大師之作了。正如我所說的準大師作品。)

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新喜劇之王》的這些妙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周星馳的用心。它註定是這個春節檔評分最低的電影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周星馳最差的電影之一。

也許正因為是周星馳,所以大家才如此苛刻。那些打差評的人,字裡行間,也透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而前面引用的 反褲衩陣地 ,也用一句話來作為他文章的結尾:

我真心希望,他能用下一部作品來打我的臉。

我覺得,這也是大部分給周星馳打差評的人的共同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