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結束準備上初二,需要做好哪些才能不怕初二"

初一即將過去,快要進入初二的同學們,目前你們的狀態還可以吧,你們拼搏了、奮鬥了、勇敢的面對了,那麼你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了嗎?滿意嗎?

上年你們這時還在小學,今年你們這時初一即將結束,就快進出初二,再過一個暑假那麼進入初二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來。但是在現在時,卻出現了驗證的分化。那初一學生學習分化成幾種類型呢?初二時間如何把這些差距拉小呢?作為初一將進入初二的老師給你們幾點建議。


一、初一,學生學習分化成幾種類型呢?

1、優秀型

思想素質過關,生活獨立自主。上課注意聽講,作業認真完成。考試成績比較突出,願意幫助別人。

2、付出但收穫小型

上課注意聽講,努力學習,不會的就問,學習比較勤快,作業也能完後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每逢考試後,都會有老師在辦公室裡評論。因為班級之間要競爭,他們是中流砥柱,班主任經常也在這樣的學生中找原因,做工作。

3、不付出還想有收穫型

基本上每個班裡都會有這類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上課聽講滿不在乎,作業馬馬虎虎,依仗基礎好,想超越那些勤奮努力學習的學生。平時下的功夫不夠,態度又不端正,真是夠異想天開的。

4、討厭、放棄型

有些學生基礎差,上課聽不懂,跟不上,坐在班裡非常的難受,想退去去打工。家長有的來學校找我談話,還和其他老師打電話說,真能感受到他們心裡的著急。

這樣的學生入學的時間成績差,底子弱,每次學校考試成績下來,自己心更差,學習激情大大的減少,上學期能上下來,這學期隔三差五的來;就是坐在班裡也不學習,上課弄弄這弄弄那,一點也不心。

5.偏科型

學習不能全科進行,根據自己的喜好學習,這樣的學生只專注於好的那科,其它就不怎麼的努力,老師們也會經常做他們的工作,但效果很差。


二、為什麼初一會出現分化?

1、心理因素

在小學時間開的課少,時間充足,沒有那麼多事,接觸的人也好。但是進入初一時科目增加了很多,;以前什麼東西都是家長幫助整理的,進入初一得自己做了,住校的學生做的更多;課堂上老師講的比較充實,這節課還沒有吸收消化,下節課又開始了,這些心理都還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慢慢的時間了,就出現分化。

2、學習因素

初中階段要比小學階段學的更深,難度也要大。抽象思維沒有系統的形成,大多數學生老靠記憶去學,科目的增多無疑給他們造成了壓力。一個班人數好幾十人,競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結果。

3、方法因素

有的學生鬍子眉毛一把抓學習效率低下。老師也經常講如何的去學習,但是個別學生就是唯我獨尊,該怎樣就怎樣。方法就是捷徑,可以使你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很多路。

4、吃苦因素

大多數學生在家裡嬌生慣養的,上了初一比小學在各方面做的事情要多的多,例如上個體育跑幾圈就喊累,幾個動作就不想做。學習上怕吃苦能中嗎?

5、班級因素

中學階段比小學階段的自習課多,也就是自己去做,靠的是學生的自覺性,但初一的學生這方面能力是很差的。這個班級紀律抓的緊學生學的多,相反就不一樣了。


二、準初二的學生怎麼做才能縮小差距?

1、家庭和學校結合

家長朋友們要經常聯繫老師,瞭解孩子的動向,老師也要和家長聯繫,把孩子在學校的不好情況反饋給家長,發現問題後及時的去解決。

2、家庭方面

家長髮現問題後,要冷靜下來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分析問題、原因,找出策略,最後進行各方面的激勵,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去做。

3、學生個人

以往失敗了,那是之前,不能代表現在和將來。分析分析自己的原因,找好自己的位置,重整旗舞再接再厲。上課注意聽講,不懂的做記錄,下課要問,所記的筆記時常翻著看看,特別是錯題本。慢慢的學會獨立應對各種問題,做好心理疏導,碰到問題和同學、老師或者家長及時交流溝通。

總結:

過去的已經過去,學生們要好好的把握現在和將來。分析以往的原因,找出方法,重新再來,勇敢面對,只要心中有夢想,什麼也不會阻斷你尋夢的心思。初一即將結束的你如果有以上問題,不妨試試去去做,好好把握即將到來的初二。加油初二的同學們!

真祝願你們不再有初一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