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神 奮力向前

通訊員 李曉娜

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滿懷著對故鄉和父老鄉親的深深眷戀。2015年2月,習近平在陝西視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年後的2020年4月,總書記再次回到陝西,又一次談到延安精神,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巨大鼓舞,激盪著延安大地煥發生機的春潮;殷殷囑託、眷眷深情,凝聚起延安兒女奮勇向前的力量。農發行延安分行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將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加大支持力度,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要把支持地方脫貧攻堅的重點做一個調整,要支持‘三保障’突出問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更多關注產業扶貧,以支持特色產業穩定脫貧、鞏固脫貧!”學習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後,延安分行幹部員工信心培增,更加明確了全面打贏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戰的新策略、新舉措。

近年來,延安市分行在助力革命老區延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堅持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鍊靈魂,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發展力量,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佔領了一個又一個據點,打造一個又一個亮點,近年來,該行累計發放扶貧貸款52.23億元,其中,易地扶貧搬遷貸款29.53億元;棚戶區改造扶貧貸款1.5億元;產業扶貧貸款0.55億萬元;貧困村提升扶貧貸款2.75億元;旅遊扶貧貸款15.03億元;水利扶貧貸款0.47億元;城鄉一體化扶貧貸款1.94億元。糧油扶貧貸款累計投放0.19億元;小微企業扶貧貸款累計投放0.26億元。

為革命老區貼上綠色循環發展新標籤

沿著蜿蜒的山路驅馳而上,捲起漫山黃土飛揚,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與支離破碎盡收眼底。來到山頂卻是別樣風景,湛藍的天空下,一排排矮植蘋果樹列隊而立,一樹樹蘋果花兒迎風綻放,一個個現代化的農業種植大棚拔地而起......這裡便是位於延川縣文安驛鎮馬家溝村延川百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綠色循環農業生產基地。

“上次來只有四五十公分高,現在都掛果了,產量怎麼樣?銷售一斤能賣到多少?”來到7號無花果大棚,望著一樹正咧開嘴笑得歡的果實,延安市分行行長黃鵬的內心很是欣喜。

“無花果在陝北產量少,起初我們只是嘗試種,沒想到比預期的還要好,已經開始賣第二茬了,能收五茬,一斤賣到35元,市場反響很好,果子還沒摘已經全部被預定完了。”延川百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燕向黃鵬一行介紹道。

延川縣支行成立後,市、縣兩級行從延川縣脫貧攻堅的實際出發,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融智融力融資的作用,支持延川縣走一條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引領、綠色循環農業產業帶動的脫貧攻堅路子。2019年9月30日,該行向延川百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放1000萬元貸款,支持企業以“山地蘋果+大棚種植”的方式開展綠色農業產業循環發展嘗試,短短一年時間,企業經營規模、盈利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並帶動了近20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延川縣是國定貧困縣,為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行決定在延川縣增設機構,2018年3月支行成立以來,已累計向延川縣投入信貸資金3.21億元,支持了梁家河小雜糧加工生產、清華附中文安驛校區建設、貧困村整體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這既是在履行政策性銀行的職責,也是在完成機構設立所肩負的使命。

助力精準脫貧從讓貧困戶“挪窮窩”開始

2015年以來,中央多次明確提出要發揮好政策性金融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交給了農發行。

時間指針快速回撥,2014年開辦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業務後,延安市分行主動將政策優勢融入到地方脫貧攻堅的區域部署之中,將支持革命老區延安率先實現精準脫貧作為主場主業自責,牢牢把握精準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推動、引導更多資金脫貧攻堅聚集,以易地扶貧搬遷為切入點,從挪窮窩開始,讓廣大貧困群眾擺脫窮根,走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同時,大力支持延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拘一格延伸政策性金融助力脫貧攻堅觸角,先後在教育扶貧、旅遊扶貧、貧困村提升工程等方面努力作為,紮實精準脫貧、穩定脫貧。

2017年,延川縣永坪鎮張軍帶著老父親搬進了南坪安置小區,過去每天到四五十里外的縣城打工,掙得錢都花在了路上,如今不僅買了安置房,還把老父親接來住,自己能攢下錢了,老人也住上了新樓房。2018年,從安塞區11個鄉鎮搬遷來的637戶貧困戶喜氣洋洋住進了塞區惠澤移民安置小區,延安分行支持的安塞區馬家溝等9個易地移民搬遷項目4.5億元貸款落地,也讓貧困戶安家落戶。一幕又一幕暖心的畫面拼接起了政策性金融易地移民搬遷的心路歷程。2017年以來,延安分行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29.53億元,幫助建設移民搬遷安置點45個,新建住房面積199.66萬平方米,涉及搬遷人口2.93萬戶、9.6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8萬戶、6.06萬人。

2019年5月,革命老區延安告別絕對貧困,這其中也有政策性金融的一份助力。

打造一條“紅+黃+綠”全域旅遊產業鏈

來到延安,就不得去寶塔山、南泥灣、黃帝陵、壺口瀑布、乾坤灣。。。民族聖地、革命聖地、農墾起始等歷史淵源,讓延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激盪和交織著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旅遊業作為延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延安推動轉型發展的進程中,對旅遊產業升級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如何激發這一產業對於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成了地方政府最關心、關注的事情。

“旅遊產業是具有強勁扶貧帶動效力的,我們要打造一條“紅+黃+綠”全域旅遊產業鏈,把紅色資源、黃河文化、綠色農業注入到其中,推動旅遊產業從‘單一需求’向‘多元市場’、從‘門票經濟’向‘服務經濟’的雙重轉變,提升旅革命老區紅色遊產業遊客體驗和文化內涵。”在支持延安紅色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延安分行思路清晰,方向堅定。

2018年2月,延川縣乾坤灣旅遊扶貧項目8000萬元貸款落地。該項目不僅為延川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以及產業發展的機會,也極大地帶動了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惠及延川全縣人口以及子長、寶塔區、延長、榆林清澗縣,山西永和縣、石樓縣部分人口,受益人口近30萬,其中受益貧困人口超3.5萬人。2019年8月,延安寶塔山景區保護提升9億元貸款項目、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建設項目7.5億元貸款項目先後落地實施,項目的建設將對完善景區旅遊配套、延伸旅遊產業鏈、增加地方經濟產出、提升產業扶貧效能、帶動延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從弘揚延安精神和革命傳統、促進深入挖掘文化底蘊的站位出發,政策性金融當先導、作引領的職能作用得到了一次次的踐行與昇華。

延安不僅流淌著紅色的血液,也是黃河文化的重要承載,延安市分行主動擔當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這責任,結合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持續支持綠色循環農業發展,不斷挖掘黃河蘊含的深厚文化價值,傾力打造一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帶,保護黃河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重要的是“拔窮根兒”

從易地扶貧搬遷把貧困人口從惡劣的環境中搬出來,到依靠產業讓這些人有活兒幹、有錢賺,最終仍然要把眼光聚集在利長遠上,支持棚戶區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讓貧困地區的老百姓享受更好地居住環境、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長久的民生。

近年來,延安市分行從以支持棚戶區改造為抓手,累計投放棚改貸款40.37億元,其中認定為精準扶貧貸款1.5億元。棚戶區改造貸款的投放,對於改善延安及各縣區窯洞、山體居民居住安全問題,改善棚戶區周邊經濟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釋放扶貧帶動效力有長遠的作用。

今年以來,延安市分行把支持脫貧工作的中心放到了補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短板、推動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六穩”等重點工作,積極做好支持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從自身業務出發,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4月3日,2.5億元貸款支持延川縣農村道路建設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惠及22個貧困村,1.11萬貧困人口。4月7日,5000萬元獲批並首筆投放3500萬元用於支持志丹縣工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及孵化器建設項目建設,推進縣域工業化發展進程。4月10日,再投2.95億元城鄉一體化貸款支持子長中學新校區建設,全力保障子長撤縣設市後市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

不到十天連續三次放貸,把政策性金融責任在肩、分秒必爭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發揮到了極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帶著感情支持革命老區將是延安分行始終不渝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