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京畿福地 樂享河北

在中國

河北·石家莊

邂逅——金盆寶地·魅力礦區​

社火在礦區之七

紅纓槍展社火魂——訪張家井村白臉社火

週末的清晨,陽光甚好,心情猶如天氣。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走進了省級美麗鄉村張家井村。剛一進村,便被古樸、幽雅的村容村貌所感染,在街口與前來迎接的張梅生大叔相遇。他精神幹練的裝束,一看便知,自帶一股武林風。

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張梅生,69歲,張家井村社火現任傳承人。在和張老的交談中瞭解到,在他的記憶裡自己的祖父輩開始便自發組織村民習武、耍社火。由於那個年代的生活困苦,人們大多都靠種地、收糧養家餬口,精神生活很是簡單,特別是過了農忙時節,更是閒散。那個年代,如果說耍牌、抽菸、嘮嗑是種時尚,那麼把大家聚集起來習武、耍社火則足以表現出一種非凡的浩然正氣。

張老說,他們最開始耍社火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主要是為了在逢年過節時鬧花會,當然,也能防身禦敵,可以說一舉多得。師傅傳授社火從學習基本套路開始,分上半身拳手動作和下半身腿腳的配合,這些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等手、眼、身、步伐、精神、氣力功等基本要領掌握了才會傳授器械與拳、腳配合之技巧。

說起器械,張老更是自信滿懷。“我們張家井的社火器械品種齊全,有單刀、雙刀、流星錘、九節鞭,還有紅纓槍,而且我們的紅纓槍絕對是當地獨一無二的,不僅靈活有序,而且在它的長度上更勝一籌,無人匹及!”張老一邊自豪的說著,一邊取出自制的“紅纓槍”展示起來。一條長槍在他的手中耍出了花,猶如游龍一般,吞雲吐霧,煞是英武。他一邊展示,一邊還唸唸有詞地講述著:“看手、看肘、跨步、回頭”等等專業要領。從張老的動作、眼神甚至口訣要領中無不透露出剛勁、堅毅來。

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張老對社火傾注著一份濃濃的熱情,深深地感動著我,思緒彷彿跟隨他的表演回到那個貧寒的年代——家中門庭若市,擠滿了前來學耍社火的人們,大家認真聽取師傅分解動作要領,土炕就是他們練習、展示的舞臺。劈一個大叉、翻一個跟頭......雖然時節寒冷,心裡卻暖暖意融融,不僅因為大家學習的熱情,還因為有家人的鼎力支持,添水、燒火地前後忙活著。那一個個不眠之夜,對學藝的來講是對師傅的攪擾,而對師傅來講都是在做技藝的傳承!是誰說歲月無痕,它都深深的烙印在精神的刻度裡;是誰說年輪無言,它已緩緩的流淌在風骨的記憶裡。

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愛一行,幹一行,研一行,心無旁騖的專注於自己熱愛的技藝,師傅也會不斷地外請教練進行教習,爭取技藝更加精湛。這就是“匠人匠心”的精神使然吧!在張老的記憶裡父親先後請過三位師父,在當時的60年代,他們不惜花費每人5元的重金,甚至管吃管住也毫不吝惜。“寧晉縣的馬雲東師傅印象最為深刻,馬師傅和我們同吃同住,三個月的朝夕相處,他給我們認真地傳授技藝,其中大拳、排拳、太祖、二郎、大金石、小金石、大洪拳、小洪拳等等這些技藝,經過師傅的教化和訓練,徒弟們個個都熟悉於心。”張老認真地說著。

我情不自禁地對眼前的張老和他的前輩更是欽佩有加。而社火健身、強志、養神等諸多的優點在張老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和同齡人相比,他除了聽力稍有退化以外,其他方面表現極佳。我們也衷心祝願張老手中的張家井村社火大旗永遠高高飄揚!

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此次的訪問讓我對白臉、紅臉社火的分類更加明晰。白臉社火的特點是不化妝,但要有服裝統一,主要看技藝功夫、拳腳和社火器械。紅臉社火則是以戲曲演變而來,每一段演繹都是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都在展現一段完整的故事情節。它主要從行頭、裝扮、臉譜、器械等方面去結合人物形象開展,看起來更熱鬧。如果說社火作為一門技藝需要後來人的學習、傳承,那麼身處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它不僅需要向內強化技藝,也需要向外展示形象,更需要有熱心的傳承人去無條件的組織學習,外出活動,切磋進步,發展創新。我們所拜訪的曾九文大哥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

曾九文,56歲,之所以稱其大哥,也是因“大哥形象”使然。熱情的言談、寬和的笑容、剛直的率性、融通的能力,無不表露著他敢作敢當的形象氣質。然而,在張老面前他卻以叔侄相稱,盡顯著敬重、謙和之意。曾大哥之所以在“美麗鄉村”的社火傳承中起著重要作用,緣於他自身的獨特優勢。他心靈手快,對社火拳腳、器械技術,敲鼓、打傢伙的本領樣樣精通,不僅如此,他還在村裡能夠上下融通,走到哪裡都會一團和氣。上到白髮老者,下到黃髮垂髫,都會被他的親和力所感染。張家井村社火隊的活動,只要他振臂一呼,總能產生一呼百應、湧動四方的效應。張家井村40多人的社火團隊,跑起陣來威武雄壯,自然就成了鄉里鄰村社火陣容最大的一個。在村裡的外事活動交流中,他總是鋒芒畢露但也不失含蓄,在面對爭執和分歧時,他也能圓通融合但原則分明。曾大哥不僅自己認真學習社火,也教化兒子學習、傳承社火技藝和精神,還表示,孫子及後來的子子孫孫,也都會身體力行做好傳承。那氣勢與愚公移山的愚公,絕對有一拼。

一把紅纓槍,一顆社火魂!

一門技藝的學習,是一種熱愛的感染和傳遞;一種精神的傳承,是一種堅持的歷練和呈現;一脈風骨的流淌,是一種氣概的展示和亮相;一介美麗鄉村的得名,是無數大美的凝結和匯聚。張家井村的社火之所以能夠在我們這方熱土上獨樹一幟,也正是由於像張梅生、曾九文以及幕後更多人的默默付出,才能敢於隨時亮劍,精彩綻放!

責編 l 何宛星

內容來源 l 雪泥寫作訓練營

旅遊丨工業旅遊丨攝影丨美食丨自駕遊丨段家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