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磨嘰,《合理安排時間》:4步助你掌握兒童時間管理

文|晴媽(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山口大學時間學研究所的井上慎一教授曾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無論性別或國籍,這都是人類共通的感受。


"老師規定的9點前必須睡覺,你怎麼還在看電視?"

"再不起床,你上學要遲到了!"

身為父母的你,這樣的話你每天都說了好幾遍,基本都是孩子看你生氣時,他才磨磨蹭蹭開始準備。

每次你都發出同樣的警告,孩子也答應得好好的。你以為第二天會有效果。結果又是在你火冒三丈催促中重複昨天的動作。

尤其是最近都在家網課,孩子在家的作息根本沒有章法,全靠父母催。孩子卻像算盤珠子一樣撥一下動一下,父母催得火冒三丈,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原本母慈子孝,瞬間演變成雞飛狗跳的現場。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局面,讓孩子自己安排好自己時間呢?

日本JAM的網站創始人高取志津香的《忍住!被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合理安排時間》,將傳授你實操性極強的方法,4步助你掌握兒童時間管理。

高取志津香的這套獨立自我管理課,一共有3本,分別是《合理管理好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正確的金錢觀》。

其中《忍住!被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的主題是:教孩子有時間觀念,學會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合理地分配時間。


孩子拖拉磨嘰,《合理安排時間》:4步助你掌握兒童時間管理

合理安排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孩子面臨的問題,調整家長的心態和態度;第二部分則給出了一系列具體方法。

本書將從4步幫助父母,加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做事分清主次、學會分配、制定計劃等,讓父母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來實踐這些方法。

1、加強孩子的時間意識,提高時間感知度

心理學指出:在低齡孩子,孩子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感知更加準確,孩子對時間不敏感,容易拖沓、沉迷於某件事物。

在孩子眼裡,時刻與時間這兩個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對時間是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對於過去的時間小孩子分不清什麼是"剛剛""昨天""前天""之前""很久以前"。

那麼這時候你需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鐘和時間。

首先孩子剛接觸時鐘,父母準備好直觀的鐘面,通過時針分針位置變化,更能讓孩子清晰地認識時間。

教孩子認識時間最初的方式,可以使用聊天的方式,在孩子聊天的過程中時不時問孩子:現在幾點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時間。

再比如我們現在做午飯了,現在我們看看幾點了?孩子早上起床後,你可以說:"現在是早上7點了。"

還可以通過做遊戲的方式,有意識的帶著孩子感受時間,猜猜現在是幾點?我們已經玩了5分鐘遊戲了。多次這樣的體驗,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就會逐漸增強。

其次在大人看來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而在小孩眼裡就是充滿樂趣的,所以有必要讓孩子瞭解自己的一天的生活。

有意識引導孩子認知一天的時間,與早上有關的事情: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學等。

中午的特徵是太陽當空照,午睡,下午太陽落山,放學回家。

晚上完成家庭作業,洗澡、上床睡覺,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就可以直接傳授大致時間給孩子。

利用孩子喜歡的活動過程,感知時間段,從活動開始那個時間點,引導孩子認識時刻。

2、給時間分段,列清單整理大腦

父母為了能讓自己高效利用時間,常常會給自己的時間分段,並在相應的時間段,列好清單該做的事情。

但是遇到孩子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告訴你給時間分段,列清單整理大腦法在孩子身上一樣可以用。

事實上,列清單的過程就是激發孩子對時間進行一次頭腦風暴的思考。

每天早上就把自己一天的時間分段,然後把要做的事情寫在紙上,並且用便籤的形式貼在牆上,每完成一件事情就用筆劃去,這個過程最好由孩子親自體驗。

一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到了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了,並把具體目標明確告訴孩子,約定好結束時間,就可以開始了。

如果超過時間,父母有必要提醒下,讓孩子自己思考完成這件事情需不需要繼續更改時間。

直到不斷的完善列清單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時間感知度。

3、做事分清主次,學會時間分配

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 A.必須今天做的,既重要又緊急的事。
  • B.不必非得今天做,但必須要做的事
  • C.今天不做也行,不太重要的事。
  • D.什麼時候做都可以,不太重要的事


孩子拖拉磨嘰,《合理安排時間》:4步助你掌握兒童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


對孩子日常清單做法也是如此,面對清單,父母引導孩子對清單整理,想一想哪些事情是比較重要,要最先完成的,那些是不那麼重要,可以慢一點完成的呢?

比如我們放學後,是先玩一會還是先完成作業,完成作業最先完成那一刻作業呢?

利用不同的標記標出來,黑色代表重要的,紅色代表是緊急的,黑色和紅色都有的就是重要並緊急的,那麼就可以給事情排列清單。

高取志津香說:"如果父母經常用"到底先做哪一個會更好一些?"這樣的問句來引導孩子思考"孩子就會更好的分清時間主次。

而父母經常用"哪些是我們今天能做完,哪些是要我們一段時間完成的呢?"孩子就會學會合理分配時間。

  1. 要在時間分配上下功夫
  2. 培養專注力
  3. 分步驟完成該做的事

每天的家庭作業孩子是必須完成,但是如果要讀一本厚厚的書籍,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讀完的,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書分為幾個部分,每天讀一部分,或者每天讀10頁,這樣安排,就變得簡單很多。

作為一位媽媽,我規定自己每天給孩子讀3頁書,一年下來就能讀到1000多頁。

孩子聽我讀書也養成了習慣,長期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明白,堅持一件事情的好習慣。

如果把龐大的工作化為一件件簡單的小事,按部就班地去做,到最後,你都會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

孩子拖拉磨嘰,《合理安排時間》:4步助你掌握兒童時間管理

保持專注力


4、共同嘗試,行動起來

身邊經常有父母提到,列清單容易,實踐起來才發現特別困難,嘗試好幾次還是失敗。

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嘗試幾次,失敗而終。

這時候,我們不妨給孩子多點耐心,失敗也是孩子的必須課程,學習時間管理,父母應該多花時間培養孩子,引導孩子能夠獨當一面,並給予足夠的耐心輔助和支持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體驗,成功的,失敗的。鼓勵教育很重要,挫折教育也是必須,成長就一定會帶來痛苦。

如果我們在初次嘗試失敗時,我們要抓住挫折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省事自己的清單,是哪裡除了問題呢?從而進一步完善其中的不足,同時讓孩子明白無論我們做什麼,都不可能每一步都是成功的。

要想達到目標,我們需要堅持,還要不斷完善過沖出現的不足,進而不斷成長。

作為父母,多陪伴孩子,多花時間引導孩子,做好時間管理,用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支持孩子,孩子最終能做時間的主人,成為獨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