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總的農莊

住在近山書房,除了安靜,我還希望聽到鳥叫聲。這鳥們,還挺給面子,身上拖著塵世的灰垢,還不忘經常歌唱幾聲。我雖然聽不懂它們的歌聲,但是覺得真好聽……

翁總的農莊

這裡畢竟是杭州,是蕭山。在這樣的地方居住,開窗就能見到山,還能聽到鳥叫,覺得挺好。如果一個地方鳥都沉默了,可能問題就大了。在杭州我有一個近山書房,要感謝鄭總的恩賜。對廠裡其他人來說,這裡是廠區,是謀生存的地方;對我來說,這裡是心靈棲息地,是精神的加油站,在這裡我可以喝茶、讀書和冥想……

翁總的農莊

杭州還有一個地方叫徑山。徑山有歷史悠久的寺院和茶道,據考證,日本茶道就是傳自徑山。徑山是徑山,近山是近山,徑山是大家的徑山,近山是我一個人的近山,是書房的名字。我喜歡山,就努力靠近山。

翁總的農莊

那天去看翁總的農莊,路過徑山。

翁總說這幾年農莊被冷落了,希望重新關心起來,並命名為“靜心園”。說請我題寫個匾額。越是刻意想寫好,就越是寫不好,這就是寫字的宿命。為了寫好“靜心園”我費了老大的勁,沒辦法功力不夠,只能多寫。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意思是——趁我在杭州的時候,去看看靜心園怎麼搞?還有,字刻好了,叫我看看如何。

先說刻字,刻得還可以,基本沒有把字刻走形,印章刻的不是太好,那就難免了,這個不能有意見。

至於靜心園,還能怎麼搞?

都不用搞,就已經很好了。在我看來,誰在離杭州市區一小時內的地方,有一個農莊,就是牛叉的人和幸福的人。在功能上,只要基本能滿足吃住,就可以了。誰想要享受至尊奢華的油膩生活,那請就回城裡去。

翁總的農莊

當然了,既然我來看過了,也給靜心園“定位”一下——總裁的精神療養院和集團高層的修道院。像物理層面的問題和法術層面的問題,就不要到這樣的地方解決了,這樣的地方只“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在這樣的地方,人不往道上接近,都是對天地的懈怠。

“哎呀!有什麼呀,不就是一個農莊嘛,至於嗎!”

誒!如果誰這樣認為,請走開。嘴臭,汙染環境。道不同不相為謀。頻道不一樣,沒有信號。信號不好,下次再聊。

翁總的農莊

還有,靜心園,不是已經寫明白了——還拿來幹嘛,靜心呀!

能靜心者,至少說明心還沒弄丟。不然像二祖慧可一樣,心都找不到,拿什麼靜?

翁總最難得的是——不管外界如何,他的心始終很定,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定心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砥礪前行,風雨無阻。

這樣的個人能量,如果轉化為團隊的能量,就有點意思了。或許,靜心園還是團隊精神的原發地。

翁總的農莊

字我是幫翁總寫好了,匾也刻好了,等擇日把匾額掛起來,安瑞人就多一個去處了。希望在此之前,安瑞人把自己的心看好,不然等人到了靜心園後,心沒帶過來,就麻煩了。當然,心本來就麻煩——不動,就死了,心死了,希望也就沒了;亂動,又不行,亂動就是心猿意馬,最形象的就是《西遊記》裡的孫猴子。順便說明一下——佛說的“不動心”應該是如如不動。

關於心的問題,如果有機會的話,在靜心園,我給大家講一講。

翁總的農莊

在城市化和城鎮化如火如荼的時代,對一般人來說,想要靜心,確實需要找一個地方。在哪裡都可以靜心的人,已經不一般了,隨遇而安,就不需要刻意找地方了。

像翁總這樣,已經有一個地方,把它用起來,要另當別論。

如何用?就是經營的問題。

哲學是無用之用,用起來乃大用。靜心園,用起來,可能也是大用。中國軸承業的頭部企業,未來很多戰略,可能在這裡設計。

翁總的農莊

第一次聽到翁總講他的農莊,我很驚訝!

這些年,他帶著安瑞風雨飄搖地走過來,想不到在杭州的城邊藏著這麼一個農莊,不容易!更不簡單!

對產業鏈佈局,我知道他高屋建瓴,想不到,他對企業生態,他也早已躬身入局。高手就是高手,不服不行!

一般人,經營得是企業。

不一般的人,經營得是人心。靜心園,是翁總的農莊,有可能也是他的道場。馭心者,才能馭人。當然,企業家首先經營得是自己心,心好,一切都會好。願翁總在靜心園,靜心,安心,發心,從心出發,走向勝利!

翁總的農莊

@龔崎現

即日於杭州尚都厂部近山書房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翁總的農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