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廣為傳頌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開闊,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眾所周知,蘇軾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讀蘇軾的詞,總能感受到一股直衝雲霄的豪邁之氣,令人心曠神怡,胸襟開闊。今天我們細讀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作為蘇軾豪放詞作的典範,更是廣為流傳,風采千古,蘇軾的這種家國情懷,也被後世文人視為中華愛國盡忠情懷的精魂。

蘇軾廣為傳頌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開闊,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詞文翻譯:

我姑且抒發下自己的少年豪氣,左手牽黃犬,右臂託蒼鷹,頭戴鮮華帽,身披貂鼠毛,領著浩蕩大軍疾風前行,席捲了整個平坦的山岡。為了回報全城將軍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和孫權一樣,親自獵殺猛獸。

我敞開胸膛痛飲美酒,即使現在兩鬢泛白,這又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給我下書任令,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雲中赦免魏尚一樣呢?那時候我一定用盡力氣拉出滿月般的雕弓,瞄準西北,射穿入侵的西夏軍隊。

蘇軾廣為傳頌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開闊,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詞文鑑賞:

蘇軾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曲折坎坷的一生。蘇軾於年方二十(嘉佑二年)初登進士,留京為官十餘載,卻不慎捲入了神宗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至此仕途出現轉折。此後三十餘載,歷經數次貶謫,外放偏僻之疆,終卒他鄉之地。可以說偉大的痛苦成就偉大的靈魂,蘇軾豁達不羈的文壇筆鋒就是這樣鍛造出來的。

這首詞,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耄耋滄桑的老者意氣風發,馳騁沙場的英勇形象。“左牽黃,右擎蒼”,此刻的蘇軾哪有什麼老邁之勢,反而精神飽滿,戰意凜然,充滿了高昂鬥志。“親射虎,看孫郎”,蘇軾的豪邁,開闊膽氣躍然紙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壯士都渴望建功立業,精神報國,蘇軾也不例外,在他的許多詞作中都有這種真情流露,對家國的關切,熱愛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聲。

蘇軾廣為傳頌的一首詩,寫盡了豪邁開闊,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回顧蘇軾的一生,烏蘇臺案伊始,從黃洲,到杭州,再到儋州,可以說蘇軾的淒涼境況更是北宋真實時局的寫照。蘇軾歷經坎坷,宦海沉淪,卻依舊不失豁達開闊的豪邁之心,雄心不減當年,始終保持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用寬廣的胸襟坦然面對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