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30年從醫路,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魏義勝教授始終以醫者仁心所繫,承患者性命相托,為健康護航、為生命擔當。

2009年

魏義勝教授作為引智人才

從甘肅來到咸陽

當時,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專業

只有一名醫生

消化專業設在內一科

面對現實情況

如何發展學科?

如何培養隊伍?

魏義勝躊躇滿志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消化業務不斷拓展,徹底改變了醫院長期以來消化內科專業依附於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發展的局面。多年來,在魏義勝教授的積極努力下,科室技術能力不斷還能提升,尤其是ERCP、EST、EUS、ESD、STAR、POEM等微創技術處於市內領先水平,消化道早期腫瘤及癌前病變的內鏡診治、消化道大出血非手術治療、小腸疾病的診治、膽胰疾病、門脈高壓症的內鏡診療優勢明顯,是市內消化內鏡診治技術開展最全面的醫院之一,成為市級重點專科。

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照片上,戴著眼鏡的魏義勝教授微笑著注視前方,儒雅、溫和,桌上那本英文醫學典籍已被他翻看得滾瓜爛熟

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

患者在魏義勝教授心中永遠是第一位。“每週日是我們家的採購日,準備好下週所有食材,放在冰箱,吃的時候趕緊熱一下。雖然我常常對患者說,不要吃剩飯剩菜,注意消化道健康,我自己卻做不到,因為突發情況太多!一旦有危重患者,就算在年夜飯飯桌上,也會趕過去救患者。醫生再忙,也敵不過患者生病的焦慮,他們剝開隱私、託付生命,我們必須回報耐心、全力以赴!”魏義勝教授說。

2018年冬夜,急診科緊急趕往禮泉縣西張堡鎮,接回一名肝硬化大出血的女性患者。當時患者大量嘔血、幾近休克,生命岌岌可危,急需內鏡下止血。魏教授火速趕到醫院,立即為患者開展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患者的食管壁和胃腔像蚯蚓一樣隆起,視野所及全是血,且不斷有血大量湧出,異常兇險。他迅速尋找和判斷破潰口及滲血點,沖洗、推藥、打膠,短短几秒鐘,食管巨大麴張靜脈的破潰口得到了很好的封閉,胃底的來源支曲張靜脈也被快速斷流,一個個出血點都被止住了。

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手術順利結束,大門打開的瞬間,患者子女、丈夫企盼又擔憂的複雜神情深深觸動了他,“患者子女與丈夫當時非常害怕,因為患者患有肝硬化多年,由於併發症原因,時不時會出現消化道出血,但從沒有出現如此兇險的情況,看到他們複雜的神情,我趕緊說‘放心,一切很順利!’”魏教授回憶道。

如今,患者定期來找魏教授複查、開藥,還自發成為魏教授的宣傳員:“有消化道毛病,找魏義勝教授和他的團隊,麼麻達!不出咸陽,也能把病看好!”

好口碑的背後,是魏教授對醫療技術、優質服務永無止境的追求。

嚴謹細緻的早癌 “偵察兵”

魏義勝教授是出了名的嚴謹與細緻。據病理科同事介紹:“哪個標本是魏教授送來的,我們一看就知道!切除物用大頭針標記得清清楚楚,上下左右四個面邊界都得切好,細細檢查。”

“在早癌的判斷與治療中,不容許一絲馬虎,我和我的團隊切下的每個腫物都得仔仔細細檢查清楚,有沒有切乾淨?有沒有殘留?必須保證上下左右四個面都沒有癌變組織,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魏教授說。

近日,一位無任何症狀的患者在常規內鏡檢查中意外地發現局部有扁平息肉樣隆起,魏教授對病變進行了染色及放大內鏡觀察,判斷該病變為早期癌變的可能性大,魏教授及其團隊運用胃鏡下微創技術(ESD)及時切除了早癌病灶,保留了胃的完整,患者術後第二天即能進食,5天后出院。

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前幾天下班回家路上,偶遇一名曾患早期胃癌的老患者,非拉著我去麵館吃麵。”魏教授笑著說。

據瞭解,這位患者兩年前被查出早期胃癌,一家人緊張萬分。經過科室會診研究,魏教授當即決定為其開展內鏡下局部切除,不用放療、化療,用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像這位患者這樣因得益於早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的案例不勝枚舉。

“發現一例早癌,就是拯救一個家庭!”魏教授表示,消化道癌症在我國發病率較高,早期發現對治療非常重要。內鏡下早癌的微創治療,如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及相關技術,對無淋巴結轉移風險的消化道早癌進行內鏡切除,創傷少、恢復快、治癒率高、費用低。

魏教授還組建了醫院消化道早癌工作團隊,開展消化道早癌內鏡精查,應用NBI、染色內鏡、放大內鏡進行精準診斷,結合活檢病理診斷,提高早癌診斷率。同時,在無症狀人群中大力普及舒適化體檢篩查,打通早癌診治的第一道關口。

帶領團隊探索內鏡治療新領域

近日,一名15歲男孩因發熱、右下腹劇烈疼痛來到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患者到達腔鏡治療室時,表情痛苦,高熱寒戰,腹肌緊張,全腹壓痛,是典型急性闌尾炎症狀。

經過縝密評估後,魏義勝教授、丁小龍副主任立即為患者開展了市內首例“內鏡下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ERAT)”。鏡下顯示闌尾口明顯腫脹、充血,經手術治療,患者腹痛消失,15歲的少年又恢復了生機和笑容,手術後第二天患者順利出院。

在魏義勝教授的帶領下,消化內科緊跟國際前沿,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務,利用ERAT微創技術使闌尾炎疾病摒棄過去外科大切口、小切口、腹腔鏡小窗口等傳統治療方式,更近乎無創,具有療效好、費用低等諸多優點,術後患者即可恢復正常活動。

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獨木不成林,只有團隊成長方能實現科室持續發展。但想要成為一名頂尖消化內科醫生,就像金庸小說中練就‘九陽神功’一般,要層層晉級才能走向專業的金字塔尖!”魏義勝教授說。

致治之要,育才為先。魏義勝教授為科室中青年骨幹明確主攻方向,張新華、劉靜等醫師主攻肝病治療,秦光明、龐祖明等醫師主攻膠囊內鏡、丁小龍、牛敦、李娜和景順平等醫師主攻超聲內鏡、ERCP和ESD。消化內科團隊在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癌、肝功能不良、消化道腫瘤、炎症性腸病、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診治方面形成鮮明特色;在胃食管靜脈曲張內鏡治療、消化道早期癌的內鏡診療等方面的診療技術獨具優勢

醫者仁心: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魏義勝教授

魏教授手繪消化內科醫生通關金字塔

“作為一名醫生,我沒做過什麼特別的事,對患者好是我的本職工作……” 這是魏教授經常說的話,也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怎樣才算對患者好?“患者對你的工作真正滿意了,即使離開醫院,也能時時想起你,患者把你當成了真正的親人和朋友,這才算對患者好!”這些年,有曾被魏教授治癒的80歲老幹部在公交車上給魏教授讓座、也有扛來半袋自家磨的麵粉送給魏教授的患者,就是因為在點滴細節之間,他做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

“醫生必須把行醫當成志業,而非職業,才可能成為好醫生。”魏教授說。

志業與職業,一字之差,做事的精神和態度卻南轅北轍。職業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做,有應付了事的心態,即使是認真的應付,仍不是全心投入;而志業,則是做有興趣的事,可以沒日沒夜全神貫注在這件事上。

把行醫當志業,魏義勝教授,一生都將如此踐行。

這樣的人,天生就是醫生!

來源: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