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2020年4月15日,巴黎,傍晚八點,巴黎聖母院主鐘樓上的伊曼紐爾鍾 Emmanuel Bell在大火後再次被敲響,標誌著距離那場震驚世界的災難,已過去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中,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時刻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修復計劃卻多次擱淺。腳手架破壞、鉛汙染危機、修復方案得不到認同,新冠疫情更使一切雪上加霜。能否如預期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完成修復工作,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


作者|Pengfei/Jie

整理/編輯|Pengfei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 Veronique De Viguerie /Getty Image


2019年4月15日巴黎時間下午6:18左右,大火由教堂閣樓點燃,一個半小時後火焰迅速蔓延到整個十字架形狀閣樓屋頂。由於屋頂由重達750噸的數百個乾燥古老的橡木橫樑組成,火勢蔓延極為迅速。最後導致巴黎聖母院最具象徵性的標誌,由建築師維歐勒.勒.杜克1859年添加的93米高的哥特式塔尖全部坍塌。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來自科學雜誌的分析圖表明瞭火焰蔓延的進程:由十字形屋頂開始,最後蔓延到整個塔尖 © Science Magazine


經過大約500名消防員15個小時的奮戰,火勢終於得到控制。慶幸的是,容納大教堂伊曼紐爾鐘的兩個鐘樓得以被搶救。因為如果鐘塔的木框著火,它可能會使多個重達13噸的伊曼紐爾鍾墜毀並最終毀壞整個結構。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大教堂閣樓屋頂由重達750噸的數百個乾燥古老的橡木橫樑組成,火勢蔓延極為迅速。屋頂旁為大火前的一項教堂修復工作建立的腳手架也在大火中被嚴重破壞 © Science Magazine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黃色區域的橡木閣樓屋頂被嚴重破壞 © The New York Times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目前被破壞的拱頂和拱壁由臨時的木質支架支撐

© Science Magazine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法國消防員Laurent Clerjeau在大教堂焚燒之後繪製的消防計劃圖。展示了火焰如何擴散,並記錄了消防員為遏制火焰所做的工作。


在大火當晚,法國總統馬克龍緊急啟動巴黎聖母院拯救計劃並開展火災原因調查。有些專家認為是腳手架中的施工電梯發生短路造成,有些專家覺得是施工人員在現場留下的菸頭造成。眾說紛紜,至今還沒有官方定論。


但是,修復工作遇到的困難還遠遠不止這些。


變形腳手架處理困難


在大火前,巴黎聖母院已經在進行結構修復工程,因為這項工程而立起的50000根腳手架管在大火中嚴重融化變形。

修護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怎樣安全移除這些腳手架。修復工程的首席建築師表示,修復工程的困難不只是修復被破壞的大教堂建築,還要保證被破壞的腳手架被移除後結構的穩定性。所以會考慮在腳手架外再安裝腳手架的方法,一點點移除。他還提出,冬季大風也很有可能破壞臨時防護結構的穩定性。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 Stéphane de Sakutin/AFP/Getty Images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工人在修復大教堂外圍和被損壞的腳手架

© The New York Times


大火後的鉛汙染


大教堂的屋頂和塔尖由橡木和鉛材料建成,在燃燒中,多達400噸鉛被大火溶解。當溫度超過600°C時,這些鉛物質會形成微小的氣溶膠釋放到空氣中。科學家已經在大教堂周圍檢測出超過規定範圍上百倍的鉛含量。2019年夏天,在大火後的幾個月後,由於擔心鉛的毒性擴散,修復工作被迫中斷。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所有的施工工人著防護服在場地施工

© Kostyukov/ The New York Times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大火殘骸時刻在排放著鉛汙染 © Stéphane de Sakutin


新冠疫情封城雪上加霜


2020年3月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封城令”,巴黎進入嚴格的封城階段。從法國各地抽調出來參加重建工作的施工工人被迫停止施工。原定於三月開始的腳手架拆除工作被無限期推遲。


修復設計方案遲遲達不成共識


在去年7月17日,法國國會已經通過了重建的法案,包括教堂的修復框架,但是並沒有確定最後的修復方案。如今在重建方案上,法國國內依舊沒有能夠達成共識。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圍欄外的巴黎人 © Jie Liu


筆者在2019年5月的時候曾經造訪過大火後的聖母院。雖然建築已經早就停止對外開放,但看得出圍欄圍的住的是遊客的腳步,圍不住的是當地人對於巴黎聖母院的惦念和嚮往。在對場地進行完階段性的清理之後,怎麼修繕便成為了巴黎市民每天都在爭論的焦點。


像所有的古建修復方案一樣,重建方案面臨的兩難是:到底要修舊如舊?還是將現代的技術和審美也融入其中?這個尖銳的問題尤其體現在嚴重損毀的塔尖上面,其實2019年燒燬的塔尖部分也不是始建時候的結構,而是建築師維歐勒.勒.杜克,在1859年大修的時候加建的一部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建的部分也成為了巴黎聖母院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聖母院的創造性翻修,其實也是法國總統,文化部長以及工程總負責人所推崇的方式。

最惹眼的一個社會性事件應該算是2019年中的一場設計競賽,雖然只是獨立出版社GoArchitect舉辦的一場概念競賽,但卻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最具話題性的應該更算是中國青年設計師最終奪魁。在這裡如果就拋開事件所有的八卦屬性,就概念方案本身而言,應該也是設計中的上乘之作。用材料和科技手段,在這個充滿人文屬性的場所,用擬人的手段去營造“心跳”,這個跳動的節奏不僅屬於建築本身,更屬於全巴黎。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週年,修復工作進展如何?

中國青年設計師的設計最終奪冠 © Zeyu Cai and Sibei Li


但迴歸客觀,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其實巴黎人民對於顛覆性的設計手法更多時候都是報以保守的態度。這一次以巴黎市長還有政界的保守派作為主要代表,堅持恢復塔尖的原貌。可以想到的是對於方案本身的討論,出發點會非常的複雜。究竟誰的意見會成為左右事件的聲音,亦或是疫情和爭論會使得重修更長時間的擱置,我們需要時間來解答了。


據悉,巴黎聖母院正式的修復工作可能要到2021年才能開始。能否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重新開放,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