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這是一個人人講格局的時代——只要說到格局,很多人的嘴裡總會蹦出“胸襟、膽識、佈局”等等詞彙。

誠然,格局的確包含了這些東西。但是,這些詞彙實在顯得過於縹緲和模糊,看似回答了“什麼是格局”,仔細一品,又彷彿什麼都沒說。

其實所謂的格局,不過就是一句話:對待同樣一件事情,你是什麼樣的觀點或選擇,你就有什麼樣的格局。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比如說:同樣的新聞,我看的是熱鬧,你看的是時局;同樣的政策,我看的是它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你看的是它能為社會解決什麼問題——這就是格局大小的區別。

有人抱著手機刷短視頻,幾個小時後昏昏睡去,而有人卻通過短視頻月入幾萬;有人每天應酬聊天,最後喝出了一身病痛,而有人卻聊出了機會、聊得了合作。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個男人沒有錢、沒有人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格局。古哲學認為,一個人越是沒錢的時候,越要逼著自己去做下面這三件事,才能慢慢提升自己的格局。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荀子》的“登高法”

《荀子》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想要擴大自己的格局,最直接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儘量站得更高。

這也是很多人拼命想在一線城市紮根的原因。但是,難道只有在一線城市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嗎?未必。

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只要在足夠現代化的農村,同樣也能站得高、看得遠,但前提是——你要去觸碰自己的天花板,去嘗試站在一個需要用力跳才能跳上去的地方。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比如在找工作的時候,要儘量選擇那些本地的頂尖公司。原因有二:

其一、如今是一個城市與城市緊密連接的時代,本地的頂尖公司與其他城市的合作必然會更加密切。在這樣的公司,既能保證自己不遠離家人,又能使自己接觸大量的新信息。

其二、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四線城市,越是頂尖的公司,裡面的優秀人才也越多。與大量的人才在一起,你的機會才會更多。

生意人與生意人談的都是合作、混日子的人談的都是吃喝玩樂,就是這個道理。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孔子的“浸染法”

即使是在信息不夠發達的地方,各行各業都會有著各自領域的精英。想要提升自己的格局,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與這些精英來往。

哪怕擺地攤,有的人只能勉強餬口,而有的人卻能通過擺攤買車買房。每一個成功都不會是偶然的,他們賺到的錢之所以比別人更多,一定是有著不一樣的思維和方法。

《孔子家語》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如果長時間待在種滿香草的屋子裡,為什麼會慢慢聞不到香草的香味?就是因為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身上已經浸染了香味。

所以,儘量與那些不同領域的精英來往,哪怕自己的格局、悟性再低,時間長了、聽得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會不一樣。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鹽鐵論》的“見識法”

“去闖、去經歷、長見識”並不是說一定要去大城市,而是說不要每天窩在家裡打遊戲、玩手機,要走出門去,多見一些人、多經歷一些事。

西漢史書《鹽鐵論》中說:“多見者博,多聞者智。”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你事先聽過、見過,那麼在自己遭遇類似事情的時候,就更能輕鬆而有效地解決。

在手機上了解一件事情與親眼目睹相比,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為什麼很多人說“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他們只是聽過,沒有真正地去體驗過。

“沒錢不可怕,就怕沒格局”:這3個提升格局的方法,簡單實用

結束語

唐朝詩人王之渙曾有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想要看得更遠,就必須站到更高的樓上去,而格局,就是這層“樓”。

很多人一說到格局,就會想到馬雲、李嘉誠等成功人士,但實際上,人人都可以有大格局。無論你身在何地,都可以提升自己的這項能力。古哲學的這三個方法,就不受地點限制,簡單又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