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郭沫若生於1892年,於1978年去世。在他這85年的人生中,有著許多重的身份,他是走在時代前列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在中國近現代文壇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家。但是,在民間談到郭沫若時,他的風評卻並不好,甚至於有人直稱他為渣男。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心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郭沫若在不同人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樣的,這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那麼與郭沫若同時代的名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呢?胡適說郭沫若“反覆無常”,魯迅稱郭沫若是一個流氓,是“才子加珂羅茨基”。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尤其是在如今的社會,大眾對於郭沫若的評價更是呈現了兩極化,一些人認為郭沫若是值得欽佩的文壇大家,而另外一些人則稱郭沫若私生活混亂,品行不端,不配被稱為郭老。

事實上關於郭沫若的黑料有很多,到底他做了什麼才會被人認為是私生活混亂的渣男呢?

一,郭沫若風流成性,被認為是渣男

之所以有人稱郭沫若為渣男,是因為他確實足夠風流,他1892年出生,逝世於1978年的這85年人生中,他一共有過3次婚姻,與四位女人關係不清不楚,一共育有11個孩子。

郭沫若人生中的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辦的,第一任妻子叫作張瓊華。在郭沫若的那個時代,正是西方新思想進入中國的時候,那時候的中國文人已經開始反對傳統包辦婚姻的制服。

然而那時候反抗並不一定有用,那時候即便已經剪掉頭上的辮子,人們思想上還是過於矇昧的。郭沫若對於包辦婚姻,只能選擇被迫接受。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在那個思想剛剛解放的時代,女人的地位仍是非常低下,她們被認為是男人的附屬品。雖然封建王朝已經垮塌,但那種根深蒂固的舊思想還需要時間來改變。

郭沫若娶了張瓊華,卻用冷暴力表達自己對包辦婚姻的抗議,他在婚後第五天就選擇了離家出走。而張瓊華就這樣守了68年的活寡,但凡郭沫若能有心思給予張瓊華一點生活的資本,人家晚年也不會孤獨而死。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郭沫若拋棄張瓊華的第四年,遇到了日本女人佐藤富子。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同居,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甚至違逆了父母,而郭沫若更是為她取名安娜。

安娜為了郭沫若放棄了自己原本顯赫的家室,和他過起了窮日子,更是為他養育五個孩子。而郭沫若對待郭安娜實在絕情絕義,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丟下了安娜,從此再也沒有聯繫。

其實郭沫若靠著自己的人脈,完全能送一封家書給安娜的,但離開日本後的十多年裡,郭沫若無動於衷。安娜就這樣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她的生活多艱難!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安娜靠著自己的努力,養大了五個孩子。而此時他已經開始第三段同於立群的婚姻。而後來安娜養大孩子後,通過一些渠道知道了郭沫若生活的地方,某天她帶著孩子過去看望,但卻看到了陌生的女人一口一個老公,還有其他的孩子一口一個爸爸地叫著。

十多年分別後,她本來期待著感動的擁抱,她沒想到那個自己深愛的男人郭沫若如此薄情,最後郭安娜帶著孩子走了。

於立群作為郭沫若名義上最後一位女人,大家本以為她的生活會非常幸福,但實際上郭沫若仍和其他人曖昧不清。

坊間傳聞郭沫若和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關係非常曖昧,據說於立忱早在三年前就認識了郭沫若,併為他懷有一子。後來卻被郭沫若拋棄,最終選擇了走上自殺的道路。

而於立群也在弄清楚姐姐同郭沫若的關係以後,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最終選擇了自殺。而這事是被謝冰瑩揭露的,她在1984年六月中旬的時候,在《聯合報》上寫下來《於立忱》相關的文章。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從以上事情可以知道,郭沫若確實是一位風流的男人,可明明他有這麼多黑料,為何後世人中還是有支持他的一方願意稱他一聲郭老呢?他做了什麼事情值得大家的尊敬?

二,郭沫若也曾親上戰場,他並非貪生怕死之徒

有人說郭沫若是貪生怕死之人,但實際上郭沫若作為一屆文人,是經常上前線戰場的。郭沫若在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就有數十次上戰場的經歷。

郭沫若曾經也是一名醫生,因此上戰場救治傷員對他來說也是得心應手的。在淞滬會戰期間,郭沫若上到戰場前線,當時他被日本人誤以為是軍隊指揮官,差點被直接槍斃。這次的誤會,受傷的主要是他的妻子安娜,當時安娜被懷疑是情報臥底,被嚴刑拷打了一個月。

當初南昌起義爆發,遠在九江的郭沫若得知消息立刻趕了過去,當時他也是個血性青年差點直接跟人幹起來。在北伐戰爭期間,他因為突出貢獻被授予了“國軍中將軍銜”。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郭沫若身為一屆文人,能得此殊榮相當不易。連諸公清都稱郭沫若一聲郭老,肯定不止是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的緣故。

1927年白色恐怖爆發,當時郭沫若在國民黨混得正好,而他竟然選擇了拋棄前程不要,也要發表批判蔣介石的文章,這等同於把自己的前途與未來拿出來做了賭注。

做了這等以下犯上的事情,郭沫若自然開始了流亡之路,這文章《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被蔣介石看到,定是要讓郭沫若抹脖子的。郭沫若喬裝打扮先是去了上海又去了內山完造家裡躲避。

後來在一些人的安排下,郭沫若去了日本避禍。從此郭沫若淪為被通緝的罪犯,而他在日本整整流亡了近十年的時間。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後來中日全面戰爭爆發,郭沫若無視西園寺公望等人的栽培,他拋棄了日本的生活選擇了回國。然而這回國之路漫漫,而且當時日本人對出入境檢查十分嚴格。不過郭沫若還是成功闖了過去,回到了國內。

郭沫若絕不是一個只會坐而論道,只會紙上談兵的虛架子,他是一位真漢子。

即便郭沫若做了一些讓人尊敬的事情,但總體來說他還是被嘲笑居多。郭沫若老了以後,甚至連親生兒子都不想提起他。你可以說郭沫若是一位膽小的人,但不能說他是一個壞人,郭沫若的晚年生活其實並不是那麼幸福,有朋友在晚年時問他一句話:你還有什麼願望?郭沫若說:當老師。

晚年的郭沫若,更應被同情而非嘲笑!臨終前一句話,盡顯書生本色

1978年6月12日,他留下了自己的遺囑:“往事何堪說,念人生消磨寒暑,漫營裘葛”。這位曾經的革命戰士,到死仍顯書生本色。

總結

郭沫若確實沒有去魯迅那般的大義凜然,似乎也少了所謂讀書人的風骨,但他至少保持住了做人的底線,他沒有害人沒有以“筆”殺人。

大眾都說晚年的郭沫若,沒了年輕時候的堅持,說他晚年太諂媚做人了。其實郭沫若有的更多是無奈與身不由己。他一人跟一家20幾口人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他的前途是家人們生活的希望。

有時候人在其位是身不由己的,有許多話不得不說,有些事情不得不做,但至少郭沫若堅守了底線。

別看郭沫若地位很高,其實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任誰不都是戰戰兢兢,任誰不是一不小心就要從高位跌下,而這一跌自然就會很慘,一家人的生活自然都會跟著受影響。晚年的郭沫若的兩個孩子意外死去,而他除了啜泣什麼事都做不了,其實晚年的郭沫若又何嘗不是一位可憐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