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採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再過多久可以實現太空移民?或許星艦能給我們答案。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星艦的高度在50米左右,由於其體型巨大,空間充足,也被稱之為“超級重型”運載火箭,它是實現太空殖民或移民的運載工具。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移民對於目前的我們仍然是非常遙遠的。太空環境是未知而兇險的,如果我們能實現太空旅行,那麼首先要克服的便是動力和氧氣的問題,在太空中還充滿著強烈的宇宙射線,如果我們不能做好充分的保護措施,進入宇宙所面臨的結局只有一個“亡”字。。。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米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太空叉)計劃開始建造“浮動太空港”,可為其超重型運載火箭提供發射場進行發射和回收,未來不但支持向月球、火星發射火箭,還可展開超音速全球“點對點”旅行。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自從進入2020年來,說起航天事業就不得不提太空叉了。馬斯科一直對火星情有獨鍾,對宇宙有著極大的嚮往,2020年更是為他的太空叉公司打開了知名度。他曾聲稱未來的人類可以進入宇宙,依靠的就是星艦,利用星艦可以攜帶100人進入火星,實現太空移民,這種想法真的可行嗎?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人類還有多久才能實現太空移民呢?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馬斯科所創造的星艦高度達到了50米,體型巨大,空間十分充足。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星艦都是可以重複利用的,這在航天史中將是里程碑式的進步,極大的減少了火箭研發成本。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這項技術真的得到推廣了,那我們就像乘坐飛機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太空中出入了,想想都是十分美好的。其實星艦想要真正的投入使用,所面臨的困難還是比較多的。由於它的體型巨大,所以測試過程還是十分緩慢的,期間也經歷過多次失敗。太空叉公司表示,他們這次所研發的SN8,在一週之內將要完成進行18,000米的飛行測試。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在SN8之前,他們曾發射過SN5和SN6。可以說SN8與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雖然SN5和SN6在發射的時候也比較震撼,但是效果遠遠不如科學家所預期的那樣。如果SN8進行了18,000米的飛行測試,所帶來的效果肯定是與眾不同的。很多人對這個實驗滿懷憧憬,如果SN8真的能夠順利升空,那麼就意味著人類可以藉助星艦實現太空移民了。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很多人在聽到“星艦”這兩個字之後,感到非常的科幻,尤其收穫了大批科幻粉絲的喜愛。有很多的高科技公司也已經預訂了座位,一位日本富商也預定了一個。這不僅對於馬斯科來說是極大的肯定,而且還獲得了一筆很大的研究經費,根據馬斯科的計劃來看,如果SN8能夠進行順利試驗,那麼將在2023年順利升空,實現太空移民。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叉星艦是由太空叉推出的下一代發射載具,這一概念於2017年9月由伊隆·馬斯科正式公佈。星艦預計將代替獵鷹9號、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以及天龍號太空船等載具執行地球軌道上的任務。除了地球軌道,星艦在在軌加註燃料後,也可以完成地月轉移以及直擊火星的任務。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叉在2012年左右開始開發火星殖民系統(MCT,即星艦前身),火箭使用的猛禽火箭發動機則在2016年開始測試。太空叉在2018年3月開始製造BFR的首個火箭原型,隨後伊隆·馬斯科在一場發佈會上宣佈了BFR的後續計劃。在發佈會上馬斯科重新命名了BFR,他將第一級助推器稱為超級重型(Super Heavy),將第二級飛船稱為星艦(Starship)。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叉同時表示其最初期望是在2022年發射貨運飛船去火星,然後在2024年執行載人計劃。整個計劃包含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以及用於支持火箭快速發射、複用的地面基礎設施,太空叉還會研發可以在近地軌道進行在軌加註燃料的技術。作為超重型運載火箭,星艦的近地軌道運力將不低於100,000千克(220,000磅)。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這一概念名稱的演變順序為:超重型運載火箭概念(BFR)2005年至火星殖民運輸器(MCT)2013年,至行星際運輸系統(ITS)2016年,至大獵鷹火箭(BFR)2017年,至星艦(Starship)2018年。。。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如今,太空叉正在採用不鏽鋼來建造用於測試的一系列星艦原型,因為不鏽鋼的廉價與加工的便捷性,原型的建造變得十分迅速。太空叉希望為原型搭建專門的生產流水線,這使得太空叉可以在更高的頻率下進行火箭測試並快速地從中發現問題,之後太空叉就可以針對該問題迅速地做出改進。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早在2005年,太空叉就將“BFR”作為計劃中超重型火箭的名稱,並稱“BFR”的性能會“遠遠地超過Falcon系列火箭”。其目標為100噸(220,000磅)軌道運力。從2013年年中開始,太空叉將整個任務和火箭統稱為火星殖民運輸器。當2016年9月12米直徑設計亮相時,太空叉就將整個系統稱為行星際運輸系統(ITS),並將運載火箭本身稱為ITS運載火箭。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7年9月,太空叉公佈了9米直徑的新設計,該火箭改名為“BFR”。伊隆·馬斯科在發佈會上說“我們正在尋找正式的名稱,但代稱目前是BFR。” 太空叉總裁格溫·肖特維爾隨後表示BFR的全稱是“Big Falcon Rocket”。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然而,伊隆·馬斯科過去曾解釋說,關於BFR的命名,他是從遊戲《毀滅戰士》中的BFG武器中汲取的靈感。 因為BFG武器在《毀滅戰士3》中的名稱是Big Fncking Gun,所以BFR偶爾也被媒體稱為“Big Fncking Rocket”。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火箭的第二級是一艘可獨立飛行的宇宙飛船,2017 - 2018年間,第二級被稱為“BFS”(Big Falcon Ship)。第一級助推器被稱為“BFB”(Big Falcon Booster)。

2018年11月,在一場發佈會上,第二級宇宙飛船改名為星艦(Starship),第一級助推器被命名為超級重型(Superheavy),而整個火箭的名字也為星艦。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馬斯科表示,太空叉之前已經展示了即將推出的超重型火箭助推器的概念,並與其星艦飛船配套使用,未來可以支持星艦向月球和火星的發射,更可以進行超音速地球旅行,而這將使人類長途飛行的時間縮短至幾個小時。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鑑於這個高達120米的火箭是個“巨無霸”,它的海上平臺也將是巨型的。預計“浮動太空港”最少有300米長100米寬,重量在數萬噸甚至數十萬噸,其面積比“獵鷹九”號著名的海上無人回收平臺要大10倍以上。與此同時,星艦的海上回收平臺還將配備150米高的龐大發射服務塔,幾乎相當於建造一幢摩天大樓。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星艦飛船和超級重型火箭的主要開發目的,是幫助太空叉和馬斯科實現將人類運送到火星的目標,進而對包括月球在內的星際目的地殖民,從而“使人類成為星際物種”。每日電訊報文章表示,儘管這些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但太空叉公司使用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因此,這一成果將更有意義。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這一海上發射平臺同時也可以支持地球上“點對點”超音速旅行,即地球內的洲際發射。這並不是馬斯科剛萌生的念頭,早在2017年的一次聲明中就有這樣的表示:星艦的運輸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從地球上任何城市到達另一個城市。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據群眾介紹,這一概念僅包含渲染圖,目前仍不知道該計劃是如何進行以及從何處發射。現在太空叉帶著它的奇思妙想走來了。這回它帶來的是浮動太空港,未來太空港可以支持星艦向月球和火星的發射,還可以進行超音速地球旅行。太空叉執著於讓人類成為“星際物種”,想出各種方法讓人類實現高速旅行。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當然,目前太空港還僅僅是一個概念,從想法提出,到造出原型,再到試驗成功,還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不過,誰也不能斷言說這就不可能。畢竟,過去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那些以為瘋狂的念頭,有時候孕育著另一個未來。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叉在2012年便開始開發ITS。同年3月份,新聞報道聲稱猛禽火箭發動機上面級已經開始研發,但當時太空叉沒有公佈任何細節。 2012年10月,馬斯科公開表示他制定了第二個可重複使用火箭系統的計劃,該系統的運載能力將遠遠超過獵鷹9號運載火箭與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屆時太空叉將花費數十億美元進行新火箭的開發。但他表示,太空叉在2013年之前不會公開談論有關它的信息。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3年6月,馬斯科表示他打算在“火星殖民運輸器”定期飛行之前推遲對太空叉的首次公開募股。

2014年8月,有媒體消息人士推測,太空叉超重型運載火箭的最早試飛最早可能會在2020年進行,以便在太空軌道飛行條件下對發動機進行全面測試。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5年初,馬斯科表示他希望在2015年底發佈有關火星殖民運輸系統“全新架構”的細節。馬斯科的這些計劃最終因為一次太空叉的發射意外被推遲,而太空叉公司直到2015年十二月下旬才恢復發射。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6年9月,馬斯科公佈了一項太空叉的設計概念,該概念為一款直徑12米(39英尺)的大型運輸火箭:ITS運載火箭。ITS運載火箭將會專門用於行星際運輸。同時馬斯科還討論了太空叉火星運輸任務的整體細節。這其中包括ITS運載火箭的一部分數據(核心直徑,火箭結構材料,發動機的數量和類型,推力,貨物和乘客有效載荷能力),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在軌推進劑 - 油輪補充裝置,運輸所需的大概時間和火星側與地球側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為了完成火星運輸任務,太空叉需要建造一組共三架飛行器。

構成2016 ITS運載火箭概念的三種不同的火箭是:ITS助推器,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ITS宇宙飛船,一個用於長期居住/載貨的太空飛船,作為火箭的第二級;

ITS油輪,另一個第二級,設計用於攜帶更多推進劑,為太空中的其他ITS火箭加油。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該演講也提出了更大的願景,希望其他感興趣的各方(無論是公司,個人還是晸府)能夠利用太空叉所希望建立的,新的,成本低得多的運輸基礎設施,以便在火星上實現可持續的人類文明。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7年7月,馬斯科表示ITS的設計已經“改進了很多”。改進後的設計使該系統對大量的地球軌道和順式發射更為有利,這樣系統可以通過近地空間區域的航天經濟活動來收回成本。

2017年9月,在國際宇航大會第68屆大會上,太空叉公佈了最新的火箭設計。馬斯科在大會上說:“我們正在尋找正式的名稱,但目前代稱是BFR。” ,採用甲烷分級燃燒火箭發動機技術,最初會用於地球軌道和地月飛行環境,將來也可用於飛往火星的任務。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太空叉於2017年修訂的設計是一種直徑為9米(30英尺)的碳複合材料技術火箭,它的後端包括一個小三角翼,其中一個是用於控制俯仰和滾轉的分瓣。其三角翼和分裂襟翼能夠擴大飛行包線,以使飛船能夠在各種大氣密度(無,薄或重的大氣層)中降落,並可供各種有效載荷(小型,重型或無載荷)放置在飛船的鼻錐裡。該火箭的第二級有三種版本:BFS貨運,BFS油輪和BFS載人。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貨物版本將用於發射衛星到低地球軌道 - 提供“比以前更為量大的撒土豆行為” - 還能運輸貨物到達月球和火星。在高橢圓形地球軌道上重新加油後,宇宙飛船的設計將使其能夠一次性登陸月球並返回地球而無需再次加油。

此外,BFR系統在理論上被證明能夠以快速地對地的方式運載乘客或貨物,並在90分鐘內將其有效載荷運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截至2017年9月,猛禽火箭發動機已經過42次主發動機測試,共計有1200秒的測試點火時間。測試發動機在 20MPa(200bar; 2,900psi)壓力下運行,而飛行發動機的室壓目標則是25 MPa(250 bar; 3,600 psi),太空叉預計在後續迭代中讓發動機達到30 MPa的室壓(300 bar; 4,400 psi)。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7年11月,太空叉總裁兼首席運營官Gwynne Shotwell表示,大約一半的BFR開發工作都集中在猛禽火箭發動機上。

2017年太空叉的目標是在2022年將前兩個貨運載荷送到火星,這兩個貨運載荷的目標是“確認水資源並識別危險”,同時為未來的航班安裝“電力,採礦和生命支持基礎設施”。其次是2024年的四艘船,包括兩艘載有人員的BFR太空船與兩艘裝有貨物的船,兩艘貨運飛船將帶去額外的設備和用品,其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推進劑生產廠。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到2018年初,太空叉已在洛杉磯港開始建造一座新的永久性生產設施,用於製造其直徑9米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箭體。2018年3月,第一艘船的製造工作正在港口的一個臨時設施中進行,而第一次亞軌道試飛計劃將不早於2019年。該公司繼續公開表明其最初的理想目標是在2022年就能執行BFR去往火星的載貨任務,隨後是2024年飛往火星的首次載人任務,這符合2017年末提到的時間表。

早在2015年,太空叉就一直在尋找製造設施的地點,以供建造大型火箭,並在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羅里達州進行實地調查。截至2017年9月,太空叉已經開始製造運載火箭的部件。“我們已經訂購了用來製作儲料罐的工具,該設施正在建設中,我們將在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建造第一個原型。”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在2018年3月,太空叉宣佈將在2018 - 2019年在洛杉磯港海濱大道建造的新工廠生產下一代9米直徑(30英尺)的運載火箭和太空船。太空叉租用了18英畝的土地10年,可以進行多次更新,並將利用該場地來製造箭體,在海上著陸後複查箭體,以及對助推器和宇宙飛船進行翻新。


新工廠分別在2018年4月和5月份由海港事務委員會與洛杉磯市議會通過最終監管批准。那時,大約已有40名太空叉員工正在設計和建造BFR。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項目預計將有700個技術職位。洛杉磯的臨時設施是一個203500平方英尺(18910平方米)的建築物,大約有105英尺(32米)高。 完全組裝的運載火箭預計將通過駁船運輸,通過巴拿馬運河,運往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進行發射。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8年8月,米國軍方首次公開討論了使用BFR的興趣。米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負責人,對BFR在30分鐘內點對點地將150噸載荷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能力十分感興趣。他們預計這類大型運輸能力“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擁有”。

在2018年9月宣佈的2023年月球環遊任務計劃中 - 一架名為#dearMoon 私人環遊任務的星艦展示了第二級和星艦的新設計概念,其中有三個後鰭和兩個前鴨鰭,用於大氣進入,取代了在一年前顯示的三角翼和分裂襟翼設計。修訂後的BFR設計在第二級使用了七個相同尺寸的猛禽發動機; 與第一級使用的發動機型號相同。第二級設計在船頭附近有兩個小的驅動式鴨鰭,在底部有三個大鰭,其中兩個將啟動,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所有三個都用作著陸腿。此外,太空叉還在本月下半月表示他們“不再計劃為Falcon 9升級可重複使用的第二級”。 BFR運載火箭的兩個主要部分在11月份被賦予描述性名稱:第二級/上面級的Starship和第一級/助推級的“Super Heavy”,馬斯科指出“建造Super Heavy是為了遠離地球的深重力井”(在其他行星或衛星可以不用第一級。)“

2018年12月,在開始建造第一個碳複合材料測試部件九個月後,馬斯科宣佈將採取“違反直覺的新設計思路”:太空叉主要用於製造火箭結構和推進劑罐的材料將是“相當重的......但非常堅固”的金屬。這隨後被證明是不鏽鋼。

繼馬斯科個人去到博卡奇卡的太空叉南得克薩斯州發射場後,馬斯科便透露,第一個星艦試驗品“星斗”已經建造了幾個星期。正如先前所想,星斗將由300系列不鏽鋼而非碳複合材料製成。根據馬斯科的說法,使用不鏽鋼的原因是“不鏽鋼明顯便宜,而且建造起來很快。它並不是最輕的,但它實際上是最輕的。如果你看一下高品質的屬性不鏽鋼,不明顯的是,在低溫下,不鏽鋼的強度提高了50%。“300系列不鏽鋼的高熔點仍然意味著星艦的背風側在重返大氣層時不需要絕緣陶瓦,而更熱的迎風面將可以使用更少的絕緣陶瓦以隔絕熱量。

星斗將用於火箭原型測試與開發著陸/低空/低速控制算法。測試火箭只會安裝三臺猛禽火箭發動機,飛行高度不超過5公里,預計最初飛行時間不會早於2019年上半年。

到2019年3月,太空叉已經取消了他們從Ascent Aerospace購買的數百萬美元的碳複合材料生產工具,放棄了所有在洛杉磯港的生產計劃,並關閉了複合材料製造廠。

Super Heavy原型建造原本計劃在2019年第二季度之前開始。第一批建造的Super Heavy助推器的發動機會少於全尺寸型的28臺猛禽火箭發動機,這僅僅是因為早期試飛不需要那麼多發動機,而且此舉會減少在早期試飛中發生助推器故障時太空叉的損失。

太空叉下一代運載火箭設計結合了幾種元素,根據馬斯科的說法,這些元素將使長時間超越地球軌道(BEO)的太空飛行成為可能。太空叉預測該設計可以降低發射成本。它還將服務於傳統近地軌道市場的所有可用任務。這使太空叉將其大部分開發資源集中在下一代運載火箭上。

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將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助推器級,名為Super Heavy,以及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第二級,帶有一個集成的有效載荷部分,名為Starship。

將運載火箭的第二級與長時間宇宙飛船相結合將是一種獨特的太空任務結構。這種架構取決於軌道加油的成功與否。

運載火箭的主要特徵包括:兩個階段都被設計成完全可重複使用,助推器返回降落在發射架旁,而第二級/太空船也將有能力返回到發射架附近。兩者都將使用太空叉早期開發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技術。

第一級:Super Heavy(超級重型):Super Heavy(超級重型) 是太空叉下一代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助推器,長70米(230英尺),直徑9米(30英尺),預計總升空質量為3,530,000千克( 7,780,000磅)它由不鏽鋼罐和支撐結構構成,使用 過冷液態甲烷和液氧(CH4 / LOX)推進劑,由28個Raptor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總共提供72 MN(16,000,000 lbf)起飛推力。

它將擁有4個著陸腿和4個柵格翼。助推器預計會返回到陸地回收平臺。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第二級/宇宙飛船:Starship(星艦),星艦 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也可作為運載火箭第二級,具有集成的有效載荷部分。Starship至少會有以下變種:

宇宙飛船:這是一種大型的,可供人員長時間駐留的航天器,能夠在地球上的點對點目的地、近地軌道或行星際目的地之間往返運送乘客與其附帶的少量貨物。

油輪:這種油輪的全部空間都將用於攜帶燃料,以便為軌道上的宇宙飛船進行在軌加註。

衛星運載航天器:具有大型可打開式整流罩的航天器,可在太空中開放,以便於將航天器放入軌道,或回收航天器和太空碎片。

人類著陸系統:2020年4月30日,航空航天局選擇了太空叉參與其阿爾忒彌斯計劃,太空叉將會為航空航天局建造一款可重複使用的月球著陸器。計劃中的著陸器將會是Starship的簡化版,僅用於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貨物。此版本的星艦因為只需往返月球軌道與月面,因此不需要安裝大氣重返大氣層所需的襟翼和隔熱盾。為了不揚起月塵,著陸發動機將安裝在星艦的上半部分,此版本的星艦將使用較小的發動機降落。

星艦的主要特徵包括:設計使得該船可以垂直起落,使之能從地球軌道重返大氣層返回到發射臺附近,亦可進行地對地、點對點的亞軌道飛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太空叉預計著陸可靠性最終能夠達到“航空公司的級別”;

交會和對接操作將自動化;油輪與各種星艦變種之間的在軌推進劑轉移;一艘Starship在在軌裝載後能夠將它的有效載荷運輸到月球或火星。

星艦採用不鏽鋼結構和罐體結構,它的強度和質量比與早期的太空叉設計替代碳纖維複合材料相當或更好,在預期的溫度範圍內,可以承受從低溫推進劑的低溫到大氣重返大氣層的高溫。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該航天器的大部分結構將採用不鏽鋼合金製造,該合金“已經過一種深冷處理,其金屬是......冷成型 /加工生產低溫處理鋼......比傳統的熱軋鋼更輕,更耐磨。“

針對大氣折返的惡劣條件,熱盾系統將使用黑色六角形隔熱瓷磚以覆蓋星艦的迎風面。

依據2017年的發佈會所言,Starship將具有約1000m3(35,000立方英尺)的加壓空間。這些空間可以分配為多達40個艙室,包括一個公共區域,中央存儲器,廚房,和一個太陽能火星任務的耀斑避難所。在2018年的改進設計中,星艦可以有12個未加壓的貨物集裝箱總共88m3(3100立方英尺),但那些貨物集裝箱的設計空間也可能最終用於安排猛禽發動機的插槽。截至2019年,設計仍然在不斷變化。

靈活的設計選擇:能夠修改Starship的引擎數量,或是去掉Starship的整流罩,鴨翼,後翅片,隔熱罩和著陸腿 - 以優化質量比。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從2017年10月開始,BFR概念揭幕後的一個月,就有愛好者猜測火箭的飛行試驗將從星艦的亞軌道跳躍開始,而初步的飛行測試最早會在2019年開始。到了2018年9月,第二級星艦的跳躍將在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附近的太空叉南德克薩斯發射場進行。 太空叉 於2018年11月向米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申請了一項實驗無線電通信許可證,向米國聯邦航空局申請了一項試驗性許可證,以支持試飛計劃,從許可上看,所有試飛都將保持在海拔5公里(16,000英尺)以下。 測試載具星艦和測試地點德克薩斯發射場都將在2018年底開始建造。

用於第一次試飛的星斗的主要結構,即是用於低空測試的星艦的縮減版本,它於2019 年1月10日建造完成。 1月的晚些時候,星斗遭遇了大風,大風損壞了鼻錐結構,而水塔結構和火箭支腿則保持了完整。隨後太空叉表示他們不會再做一個鼻錐,因為低速飛行測試不會用到鼻錐。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20年3月起,太空叉將快速地建造與測試星艦的系列原型,而筒段的焊接會交由奧地利公司Fronuis進行。

太空叉計劃建造原型至少到SN20。

測試時間軸:MK1(已損毀)與MK2(已廢棄),2018年12月,MK1與MK2的建造已經開始,建造地點分別在德克薩斯州的博卡奇卡和佛羅里達州的可可海岸,計劃中它們會用於高空和高速測試。這兩個原型比Starhopper更高,它們的高度約為50 m,直徑均為9 m,具有更厚的外殼以及曲線般的鼻錐截面。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2019年11月20日,在最大壓力儲罐測試期間,Mk1被部分摧毀,當時液氧儲罐的焊接線破裂,將艙壁向上推了幾米。上艙壁飛出並降落在離飛船一定距離的地方。沒有有關在事故中發生人員受傷的報道。在關於測試事故的聲明中,太空叉表示他們將在事件發生後退役Mk1和Mk2原型機,並將重點放在更接近飛行規格的Mk3和Mk4設計上。。。

SN14(建造中),2020年10月11日,開始建造。全箭的測試始於子系統級,與大多數運載火箭一樣,採用火箭發動機部件測試,然後在地面測試設施中測試完整的火箭發動機。猛禽發動機的部件級測試於2014年5月開始,2016年9月首次進行全發動機測試。截至2017年9月,開發中的猛禽發動機在42個主要地面試驗檯上進行了共計1200秒的發動機點火測試,最長的測試為100秒。

2020年8月18日,猛禽發動機在測試中達到了330巴(Bar)的室壓,這是世界上現有最高的燃燒室壓力。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星艦預計將代替大部分的獵鷹9號、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以及龍飛船任務。

星艦可能可以適用於以下任務:地球軌道探索,在地月軌道之間的長期飛行任務,火星任務, 作為貨船和載人太空船,

經濟的太空遠距離旅行: 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內完成次軌道內點對點運輸。 馬斯科將其比喻為從地球到地球。

用於為星鏈計劃組網而發射星鏈衛星,可重複使用的月球著陸器,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貨物。

在2023年載前澤友作和多位藝術家進行繞月之旅。。。

第4169回:星艦飛船超重載具,浮動太空港發回收


Jumbo Huang Notes: The SpaceX Starship system is a fully-reusable, two-stage-to-orbit, super heavy-lift launch vehicle under development by SpaceX since 2012, as a self-funded private spaceflight project.

The second stage — which is also referred to as "Starship" :16:20–16:48 — is being designed as a long-duration cargo, and eventually, passenger-carrying spacecraft. It is being used initially without any booster stage at all, as part of an extensive development program to prove out launch-and-landing and iterate on a variety of design detail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vehicle's atmospheric reentry. While the spacecraf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on its own at suborbital altitudes during 2019–2020, it will later be used on orbital launches with an additional booster stage, the Super Heavy, where the spacecraft will serve as both the second stage on the two-stage-to-orbit launch vehicle and the in-space long-duration orbital spaceship.

Integrated system testing of a proof of concept for Starship began in March 2019, with the addition of a single Raptor rocket engine to a reduced-height prototype, nicknamed Starhopper – similar to Grasshopper, an equivalent prototype of the Falcon 9 reusable booster. Starhopper was used from April through August 2019 for static testing and low-altitude, low-velocity flight testing of vertical launches and landings in July and August 2019. More prototype Starships have been built and more are under construction as the iterative design goes through several iterations. All test articles have a 9 m (30 ft)-diameter stainless steel hull.

SpaceX could potentially launch commercial payloads using Starship no earlier than 2021. In April 2020, NASA selected a modified crew-rated Starship system as one of three potential lunar landing system design concepts to receive funding for a 10-month long initial design phase for the NASA Artemis program.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採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