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您了,別再糾結潛艇“龜背”那點事兒

求求您了,別再糾結潛艇“龜背”那點事兒

自從“海軍節”三艘新型主力艦艇服役,大家對排在最前頭的長征18號戰略核潛艇關注的熱度就一直不降。而看到不少朋友又在“痛心疾首”地發聲,“為什麼作為中國最新的戰略核潛艇,那個難看的‘龜背’還是沒有去掉”。好像“龜背”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兒。前兩天我在頭條上發文,說說對剛剛服役的新艦艇的感受時,馬上就有朋友在文章下回復。問我,“中國什麼時候能把戰略核潛艇的‘龜背’去掉?”現在就跟大家說說吧,希望能把這事兒說清楚。

為什麼大家對潛艇“龜背”這麼反感?原因無非有三,一是美觀;二是阻力;三是噪聲。

先說美觀的問題,在確保戰鬥力和性價比的前提下,請大家千萬不要把所謂的“美”與“醜”當回事兒。軍艦是用來打仗的,不是用來“選美”的。至於所謂的那句老話,“好的武器一定是美的”,你去聽聽也就罷了。

求求您了,別再糾結潛艇“龜背”那點事兒

阻力的問題。這是實質性的核心的問題了。乍一看上去加了“龜背”之後,阻力肯定會增大的。但是如果加大潛艇耐壓殼直徑,把導彈發射管“吃”進去,去掉“龜背”,阻力就會變小嗎?一個1萬噸加“龜背”的潛艇和一個15,000噸沒有“龜背”的潛艇,誰的艇體阻力會更大呢?結論不言自明,這是一個邏輯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第三是噪音,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敏感。噪音這一塊可以分成兩塊看:一塊就是水動力噪音,水動力噪音和阻力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阻力的問題和水動力噪音的問題,用同一個邏輯就可以理解。第二塊是透水孔帶來的噪音。直觀看去“龜背”上大量的透水孔,這個東西在中高速航行的時候是一個噪音來源。這是肯定的。

那麼能不能通過去掉“龜背”,把這一部分的噪音拿掉呢?想都別想,所謂的 “龜背”消失,只不過是大家在視覺上的感受,潛艇甲板部位的透水結構是不可能取消的。即使是單殼體潛艇,它的外邊也不是水光溜滑的。有許多的管路、閥門開口,要佈設在耐壓殼之外或者是突出在耐壓殼之外,這就需要透水結構把它遮蔽起來。所以說即使是單殼體潛艇,它的甲板部位也是長長的、寬寬的一溜透水結構。透水結構的高度有多高呢?理論上說,起碼也要有60公分,因為你要給人下去檢、測焊接留下足夠的空間。對於上萬噸的核潛艇來說,這部分透水結構的實際高度有一米都算是矮的。而且這個透水結構的長度,常常是貫穿到艇長百分之七八十的長度。有的戰略核潛艇看上去好像“龜背”沒有了,其實從本質上說可以說是降低了的“龜背”和上層建築、透水結構融為了一體。這麼大的透水結構,上面的透水孔少得了嗎?

求求您了,別再糾結潛艇“龜背”那點事兒

講到這兒,“龜背”的三大槽點,基本上就已經說完了。剩下的再說三個相關的話題。

一是任何設計師都不會僅僅為了消除“龜背”而增大耐壓殼體直徑。有人可能會說,你看看現在的戰略核潛艇越造越大,所以“龜背”越來越小,這不是一個趨勢嗎?是一個趨勢。但戰略核潛艇越造越大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去掉“龜背”。所謂去掉“龜背”或者說降低“龜背”,不過是一個副產品。

第二,“中國之所以沒有造出那麼大排水量的戰略核潛艇,是因為材料和施工工藝上存在障礙”,這種說法大家不必當真。無論是鋼鐵工業還是造船工業,今天中國的技術水平都是在世界前列的。要造一個以前沒有造過的大尺寸的耐壓殼體結構,會不會有困難呢?肯定會有。但以中國今天的技術積累的話,克服這些困難是分分鐘的事兒。就看你想不想做了。

第三,將來核潛艇造大了,是不是會取消“龜背”呢?也不一定。有人在舉數字,說某家的核潛艇耐壓直徑13點幾米,導彈的長度只有13米,所以人家的潛艇就沒“龜背”。笑話!耐壓殼直徑指的是最大直徑,導彈長度如果比耐壓殼最大直徑僅僅小那麼幾十公分,就想完全做到耐壓殼裡頭?真是笑話了。

求求您了,別再糾結潛艇“龜背”那點事兒

你畫張圖,畫一個圓,然後再畫上兩排導彈發射筒。在圖上擺一擺看看,就知道了。這麼大的發射筒能擺到耐壓殼直徑裡嗎?更何況還有口蓋及其他的附屬的設施。即使潛艇造大了,是不是一定會取消“龜背”呢?也未必。在這種情況下,我為什麼不把導彈發射筒做得再長一點呢?導彈發射筒長了,意味著潛射導彈的長度就可以更大。射程和投擲重量都可以增大。何樂而不為?再說還要給將來用來換代的更新的潛射導彈留下一定的改進餘量和空間呢。看看美國最新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實際上這樣。它使用的潛射彈道導彈和“俄亥俄”級是同一型號,都是“三叉戟”-5。但考慮將來改用新的型號,所以採用了更長的導彈發射管。發射管的長度達到了14米,而耐壓殼的直徑只有13.8米。更何況戰略核潛艇的排水量。雖然這些年一直在不斷地加大,但他肯定不會無限地加大下去。從工程邏輯上來說,如果性能同等的潛艇,你說是排水量大的好,還是排水量小的好呢?肯定是排水量小的更先進。因為你能在相對較小的排水量下,造出和大排水量同等戰鬥力的潛艇,你的技術當然先進了,而且這裡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

工程設計上,有的東西不是越大越多就越好。看一看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新的“哥倫比亞”級排水量更大了,可是導彈發射管卻由“俄亥俄”級的24管減少到了16管。你說是因為美國的設計師腦袋“短路”了嗎?肯定不是的。人家這麼做是有這樣做的道理的。

講了這麼多,最後說兩句。工程設計是一個各方折中的藝術。“龜背”不過是潛艇設計當中,用於解決問題的一種技術途徑和技術手段。只要它還存在,就有存在的意義。所以求求大家了,千萬不要在潛艇“龜背”上再糾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