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低聚糖對痴呆保護作用


巴戟天低聚糖對痴呆保護作用


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乾燥肉質根。味甘、辛,性微溫,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之功效。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巴戟天中主要含有糖類、蒽醌、氨基酸、脂類、有機酸等化合物及無機元素。其中巴戟天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s of Morinda officinalis, OMO)物質含量較高,成分複雜,藥理作用明顯,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相關研究顯示在痴呆症患者出現神經元及病理變化的極早期,在易感神經元中就有氧化損傷出現,說明氧化損傷是導致疾病的一個早期因素,很多氧化應激標誌物在神經纏結還未形成之前就已經可以檢測到。這就提示早期的抗氧化措施對延緩老年痴呆症發生可能會有一定幫助。

巴戟天低聚糖對痴呆保護作用

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其膽鹼能神經元系統有特異性神經遞質缺陷,膽鹼能神經元明顯受損,特別是皮質和海馬、前腦Meynert基底核和隔區等部位,這些腦區的乙酰膽鹼基轉移酶(CHAT)和乙酰膽鹼酯酶(AChE)活性降低,膽鹼能系統活性下降,引起腦中乙酰膽鹼(ACh)濃度減少。膽鹼能系統改變與AD的認知功能損害程度密切相關,即“膽鹼能假說”。研究發現記憶障礙以及情感異常也與不同腦區膽鹼能功能障礙以及膽鹼能受體數目減少有關,提示膽鹼能神經傳導在多種高級腦功能包括學習記憶過程中起重要作用。OMO通過抑制痴呆模型大鼠乙酰膽鹼酯酶的異常合成或釋放,增加乙酰膽鹼含量,以糾正膽鹼能系統功能紊亂,從而達到減緩記憶衰退或提高記憶的目的。

巴戟天低聚糖對痴呆保護作用

研究證實AD病人的腦部存在多種能量代謝缺陷,AD病人的皮膚纖維細胞葡萄糖的氧化率降低,腦組織中丙酮酸鹽脫氫酶複合體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複合體(KGDHC)活性降低。研究表明,OMO具有顯著提高Aβ擬痴呆模型大鼠腦組織中Na+/K+ATP含量,提示OMO具有激活痴呆模型大鼠腦能量代謝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痴呆對腦造成能量代謝不足。

研究發現巴戟天低聚糖通過提高抗氧化能力、激活腦能量代謝、改善膽鹼能系統損傷等來改善Aβ2535致大鼠痴呆症狀。中醫“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即補腎以健腦,補腎要藥巴戟天中的低聚糖應具有顯著的益腦作用,應是巴戟天補腎壯陽的物質基礎。


巴戟天低聚糖對痴呆保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