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工作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趙素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常學常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悟至深的是其中貫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定人民立場。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的代表機關,必須深刻領悟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修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修課、常修課,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工作。

第一,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場樹得更牢。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堅決推進“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堅定打響“不讓一個人掉隊”的脫貧攻堅戰;從以“為千秋萬代計”的視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到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勇氣管黨治黨。“以人民為中心”這條主線始終貫穿於總書記治國理政全過程。去年他到信陽大別山看望貧困群眾,強調“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親自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一言一行都體現了我們黨鮮明的人民立場和共產黨人強烈的使命擔當。在這次抗疫鬥爭中,總書記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全省17萬多名各級人大代表走上抗疫一線:黨政領導幹部代表與群眾在一起、傳遞定力和信心,企業家代表積極復工復產、減少經濟社會損失,各條戰線代表紛紛解囊、捐款捐物。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是對總書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有力詮釋,也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實踐。

第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就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民生實事辦得更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既是總書記的一貫倡導,更是他的親身實踐。從插隊梁家河時建起第一間男女分開的廁所,到在正定提出改造“連茅圈”,再到近幾年的“廁所革命”,總書記總是從老百姓感受最多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去年在我省考察時,總書記高度關注“三山一灘”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工作,心繫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為河南民生建設指明瞭重要方向。我省以總書記殷殷囑託為指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打好“四張牌”、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科學統籌起來,把實施兩大國家戰略、打贏三大攻堅戰等工作有機貫通起來,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省委領導下,省人大常委會緊扣群眾關切履職盡責,近三年來,審議通過、審查批准的生態環保方面法規達53件,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出立法、監督、決定“組合拳”,推動解決入學難、食品安全、醫療衛生、居民養老等問題,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就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偉力聚得更強。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感到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推進改革、開拓前進,強調“人民是執政的最大底氣”;始終能夠激發和凝聚億萬人民的力量,強調“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總書記深刻指出,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緊緊依靠人民。河南也正是依靠一億人民,築起了抗疫雄關,守好了中原防線,貢獻了“硬核”力量,展示了出彩形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其中一個顯著優勢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當前,我省正全力以赴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決戰脫貧攻堅目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聚焦全省發展大局,以高質量立法體現人民意志,以務實有效監督推動決策部署落實,以創新有為的代表活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激發和凝聚蘊藏在人民中的創造偉力。

第四,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就要“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把執政根基扎得更深。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制勝法寶。總書記讚揚焦裕祿同志“心裡只裝著群眾、只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在拜謁焦裕祿陵園、瞻仰焦裕祿遺物、看望焦裕祿家人時,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人動容。作為河南的黨員幹部,記憶尤為深刻。總書記為什麼屢提焦裕祿精神?就是號召全黨學習焦裕祿,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這次疫情中,全省黨員幹部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戰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再次得到錘鍊、實現昇華,凝聚起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強大正能量。人大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繫,只有深深植根人民、始終為了人民,人大工作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在省委堅強領導下,與全省人民共同奮鬥、共謀出彩,把總書記對河南的殷殷囑託轉化為強大的政治動力、精神動力、工作動力,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