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之一

當前我國經濟正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體育產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需要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熱情和市場活力。省政府辦公廳印發

《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推出,意味著今後我省的體育產業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無論是體育產業總規模還是GDP佔比都制定了明確的目標。文件的出臺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好評,體壇報記者連線省體育局經濟處處長姜建成、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產業與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鄭芳教授、華運智體相關負責人潘建臣、紹興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郭權、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楊明等業內專家,就熱點問題作出詳細解讀。


點擊標題可查看全文→《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01

《意見》的重要性在哪裡?

這是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印發後,

在全國我省率先出臺了“地方話”版本


事實上,這也是浙江在疫情防控工作趨穩向好時,推出的體育類重磅文件。消費是拉動經濟三架馬車之一,在浙江體育消費一直沒有缺位,近幾年增速明顯。2018年,全省舉辦各類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達321場,數量全國領先,其中800人以上規模的賽事159場,參賽者達到66萬人次。全省已建有室內滑雪館3個、真冰場9個、室外滑雪場12個,2018年有138萬人次參與冰雪運動,實現冰雪場所營收約1.88億元。《意見》的推出也有助於聚焦破解近幾年制約浙江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要素不足等問題,從而實現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美好願景。


《意見》以繁榮競賽表演產業、壯大健身休閒產業為突破點,推動構建多樣化、多層次、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滿足全人群的體育需求

。《意見》分為7大部分,共20條,力求每條都體現浙江特色,突出政策可落地可實施,《意見》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責任單位和保障措施,每條都一一對應,每一項任務的責任單位都是省級主管部門,突出了專業人辦專業事,同時也凸顯多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的落地方式


02

《意見》制定了到 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 1.8%,完成難度有多大?

近幾年,浙江體育產業快速增長。這個數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是付出努力能夠達標的目標。2014-2017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5.08%,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為18.68%,遠遠高於同期GDP增速。根據《2018年浙江省體育產業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體育產業總產出2304億元,在2018年距離目標還有近2700億元,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來說,是可以達到的。


此外,目前浙江體育及相關產業的經營單位約20000家,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單位、項目)18個,A股上市體育企業4家。同時,浙江體育產業發展倡導體育製造業也著重服務業,做到服務、製造兩手抓,這樣一來服務業的佔比在不斷提升,這也意味著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化。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體育產業快速發展主要依託市場主體的力量,尤其是引導扶持社會資本辦體育,是浙江體育產業的特色,在此方面依舊有著十分大的增量空間。

03

《意見》中提到的智能體育是一種“新業態”,在發展智能體育方面,我省有哪些優勢?

科技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行為,也改變了人們傳統意義上的體育產業——智能體育重點是將科技和體育無縫結合,為體育用品加上傳感器、5G通信、物聯網、體感控制、激光顯示、數碼全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體育器材和健身器材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大眾化、娛樂化,將虛擬網絡遊戲實體運動化,更新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認知。


智能體育是一種完全嶄新的業態,最大亮點是智能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智能科技對健身房的改變,例如人臉識別、智能運動器械、VR實景體驗、智能教練、視覺捕捉、技術糾錯等高科技紛紛融入傳統健身。


2018年,杭州舉辦了全國首屆智能體育大賽也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了這種新興業態,有不少人認為智能體育有潛力成為我省的第九個萬億產業。有一組數據能夠很好地展示:2018年參與首屆智能體育大賽的一家生產智能划船機企業,在2019年銷售額提高了400%,達到2.4億元左右,而在2018年這個數據則為6000萬元;再例如,跳繩是一項普及型十分高的運動,這也意味著智能跳繩的廣泛市場。


總體來說,我省發展智能體育的環境十分好,無論是政府支持角度,亦或智能體育的發展根本——高新技術角度都十分出色。不過,智能體育作為一種新興業態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本進行關注,同時也希望能夠更多的省級部門能夠支持智能體育的發展,才能真正促使其成為體育產業以及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引擎。


04

《意見》中明確提到了一組獎勵數據,例如國內外品牌賽事的支持、職業聯賽的獎勵、體育綜合體的扶持等,這樣的力度在全國處於怎樣的水平?

這是浙江歷史上對於體育品牌賽事,扶持力度最大的項目之一。放眼全國,這樣的補助額度也是能夠排在前列的。希望通過重金激勵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力量來辦大賽,快馬加鞭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國內外體育品牌賽事。


事實上,浙江本土的品牌賽事每年都在持續增長,比如大家熟知的杭州馬拉松、浙江自行車聯賽、國際(杭州)毅行大會等戶外運動賽事。我們要利用好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資源持續發力,吸引長三角、甚至全國的體育人前來參與。打造優秀的品牌賽事,將會拉動體育經濟,引領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也是省體育局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2017年,省體育局還建立了《浙江省重點培育品牌體育賽事名錄庫》,就是希望通過政府持續引領,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品牌賽事典型。入庫賽事,可享受省體育局賽事重點宣傳推介、體育產業發展資金優先申報等傾斜。目前,庫裡已經有61項國內品牌賽事,到2025年,賽事數量預計將達到100項。

05

全省中小學校將冰雪運動納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並制定實施教學計劃,這項工作是否能夠實現?有什麼意義?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全省中小學將冰雪運動納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並制定實施教學計劃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困難不小


浙江地處南方,即便是在冬季也很難有足夠的自然條件讓學生去嘗試這項運動,

更可能的模式是利用一些相近的運動來模擬滑冰、滑雪,比如讓學生們通過練習輪滑來熟悉冰雪項目。雖說我省有為數不少的滑冰場、滑雪場,但是仍然難以滿足廣大的學生群體。此外,目前我省中小學的體育老師很少有冰雪項目的經驗,難以滿足教學安排。因此,政府部門可以牽頭把學校發展冰雪運動的需求和體育俱樂部、冰雪運動組織的資源對接起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企業幫扶等形式,讓冰雪運動更快、更有效地在校園中普及。


不過當冰雪項目真正在南方能夠發展起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畢竟發展校園冰雪運動是一個共贏乃至全贏的事情。更多冰雪相關的人員有了更廣闊的從業空間,冰雪項目的後備人才的選材面也比以前更大,南方也能夠在這方面挖掘並輸送運動員、培養複合型人才。至於學生也多了一項體育愛好的選擇範圍,以培養學生們健全的體育素質而言是一次進步。


06

人才培養一直是體育產業發展中不可避開的話題,人才稀缺也是我省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意見》中明確要求將體育人才納入省級重點人才計劃進行培養,這方面是否存在難度?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各個行業不斷進步的原動力,體育產業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一項稀缺資源,這也成了我省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大瓶頸。《意見》明確提出,要重視體育人才培養。這是從政策條件方面打通了渠道,可以讓更多的體育人才湧入。


但這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我國目前的體育人才培養大多數是通過高校學術教育的模式,培育的人才雖有著較高的理論水平,但是由於在實踐方面有所缺失,很難“兩條腿走路。”況且,國內的專業體育院校每年培養出的人才有限,很難滿足體育產業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在非體育專業的院校中給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開展相關的輔修課程很有必要

,可以極大地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此外,要積極“引進來”。不可否認,在體育產業發展的某些方面,國外走在前列,讓更多海歸本土化,讓他們成為“入海”,又能“上山”。


因此,專業院校要開足更細化方面的體育課程,滿足學生的理論需要,讓他們對於未來有著更明確的看法;政府以及相關體育協會則要做好相關輔助工作,提供體育技能類考證的機會,讓實踐能夠和理論齊頭並進。


體壇報記者 朱鄭遠 王品燚

見習記者湯晨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