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我曾經去過一所農村小學,看到那裡的孩子和老師,有一種莫名的心酸。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想這些孩子和老師就是這樣的。

農村教師的處境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回去”,這是陶行知對教育的看法。

但進入一所農村小學,就讓我鼻頭一酸,農村教師的處境太尷尬了,他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通過長時間的接觸和深入的瞭解,才刺探到更多的引擎。

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在那所小學裡,老師的歲數要麼是很老很老,要麼是極為年輕。跟老教師深入交談,他們操著一口地道的家鄉話,上課的時候也是這樣,對於微信、QQ、手機、電腦顯得極為生疏。有什麼障礙,都是甩給我一句話:“你給弄吧,我也不懂。”

跟年輕的教師談話,才發現他們多是實習生,從哪裡來的實習生呢?從當地的一所大專院校,就是高考二三百分就能進的那種。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的小學語文老師也是來自這所學校,也是一個實習老師,然後轉正然後調走。

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家長

其實在這待了幾天,我們很少見到孩子的父母,要麼是餐桌的老師來接,牽著一根繩把大家圈在裡面,一直都帶到了餐桌。

要麼是爺爺或者奶奶來接,三五個孩子坐上小三輪,穿過大馬路,各自回家。

當跟家長談起,為什麼這所學校孩子這麼少,小學應該六個年級,為什麼這所學校只有5個的時候,家長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有條件的要麼轉到市裡,要麼上私立去了,在這兒的都是條件不行的。”

“有的家長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可能就能回來一次,有的甚至好幾年不回來,有的父母跑大車出車禍,都死了,孩子只能丟給家裡的爺爺奶奶或者是親屬”

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曾經作為一個書呆子,對這些竟然沒有絲毫的感觸,今天回過頭來一看,令人感到莫名的心酸。

孩子

要說到這裡的孩子,一個個倒是挺活潑開朗,臉蛋都是紅撲撲的,一會跑一會跳,讓我這個成年人也感到莫名的愉快,有一種鳶飛立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的感覺。

但是靜下心來一想,又有些許的感傷。人生而平等,這是指的人格而已。身份、地位、家庭條件、家庭環境是不一樣的。

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這裡的孩子幾乎都不補課,作業量也比較少,也沒有家長逼著他們寫作業,對於他們的消息少之又少。他們像是被遺忘在了世界的某一個角落,默默地成長著,默默的發展著。

有人曾經說過,有的人可能需要一生去治癒童年的傷痛,我想這些孩子童年是歡樂的,足以支撐他們走完這一生。

心酸!農村小學實錄:那些還在持的孩子,還在堅守的老師


​小結:

我國的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中國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毛入學率超過100%,而在1949年,大約80%的中國人是文盲,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我們做到了普及義務教育。

但是與此同時,鄉村的教師、農村的孩子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那些堅守崗位的鄉村教師,那些堅持上課在農村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

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從來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充滿著機會,我堅信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能夠走得更好、更快、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