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崗位 以校為家——河南省方城縣趙河鎮陳莊小學校長張海旭


堅守崗位   以校為家——河南省方城縣趙河鎮陳莊小學校長張海旭

俗話說: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個學校的靈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上下都在為抗疫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趙河鎮陳莊小學校長張海旭同志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他說:"我是校長又是黨員,要對得起領導同志們的信任,對得起黨對我的培養。”由於趙河鎮陳莊小學地處偏遠的趙河鎮西北端,地理位置偏僻,學校大部分教職工的家在外縣市。為了讓教師們過一個安靜祥和團圓節日,每年的春節他主動留守校園,值好每一個班,站好每一次崗。

今年的寒假超長又緊張,新冠疫情雖然阻擋了學生開學的腳步,阻擋了教職工返校的行程,但是從2月4日張校長收到河南教育廳“延遲開學 停課不停學 停課不停教”的指導方案和縣教育局指導文件後,他陷入了深深地焦慮。學校一共15名教師,但大多數教師缺乏在線教學經驗,教學資源收集困難,課本教參均不在老師手中。教什麼?怎麼教?面對這前所為有的空中網絡課堂,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場全新的挑戰,全新的考驗。他隨即召開了全體教師視頻會,下發通知,商量對策,討論如何為農村的孩子們上好每一節網絡課。對於陳莊小學和附屬幼兒園356名孩子來說,家裡能有電腦或者平板電腦且能夠接通上網的不足100名。即使家家都有智能手機,但也可能信號不好或者流量不夠而使網課擱淺。如果按照城裡學校線上直播或者上傳微課等方法,也是行不通。最終,在綜合各方面實際情況後,他和老師們共同探討:一、利用新的方法,"名校課堂”“釘釘”等線上教學讓學生在線學習。二、用較傳統的方式,通過微信、QQ聯繫家長和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複習舊知、預習新知;發給家長的教學資源和作業,儘量採用文字和圖片,減少家長流量使用。對於家長反映孩子長期看手機或電腦屏幕影響視力的問題,在課本領回來第一時間,張校長為了能讓學生們早點領到課本,方便學習。他馬不停蹄地帶領附近的教師不辭辛苦為學生們分批分量把教材送到各個村莊疫情防控點。孩子們終於可以有書可讀,有書可學。 他又到郵局把教師必備資料寄到遠在外縣教師手中,讓他們手中有資料,心中有目標。

作為校長,他不僅要完成上級各項檢查工作,堅守在疫情防控點,同時還擔任三,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為了保證學生上好每一節英語課,他提前備課,熟悉課本內容,提前在所教班級群裡通知學生按時聽課,講解時反覆強調本課重點,批改作業認真仔細。對於未上網課的同學,不時用電話 ,微信聯繫。疫情緩解時,他親自到學生家中瞭解情況,解決上網課 遇到的實際情況,他堅定地說:“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不讓拉下一節功課。”臨走他再三叮囑家長,創造有利條件讓孩子學習,古有“鑿壁偷光”,今可以有蹭網上課。 在校空閒時,他又拿起掃帚,變身“掃地僧”,把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背上噴霧器,裝上消毒液,給學校的角角落落進行一次全面消殺;拿起園藝剪,化為園丁,修剪花園的花草樹木。

張海旭校長十多年來堅守崗位,以校為家,辛勤耕耘在這片他所熱愛土地上,所喜歡的教育事業中,樂此不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