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媽媽,我是男孩還是女孩?”3歲的小侄女哭著問媽媽。“幼兒園老師問我是男孩女孩,我不知道!”

原來,小侄女剛上幼兒園時,老師按照男孩女孩排隊,她徘徊好久不知道該站哪排,老師就問她怎麼不站排?她說不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朋友聽到後就大笑,她覺得很委屈當時就哭了,看到媽媽後就更傷心了。

孩子為什麼分不清自己的性別?這正常麼?家長要怎麼做呢?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不同年齡段孩子對性別的認知和表現不同

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知是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加而逐漸清晰和理解的。3歲無法分辨性別是正常的現象。

2歲之前的孩子都無法區分男女,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全面。這時候所有的人在孩子的世界中都是一樣的。

大部分孩子在2-3歲的時,已經能明確的表達出對性別的認知,看到大孩子,會說出哥哥,姐姐等區分性別的稱呼。他們也基本能準備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無法辨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小侄女就屬於這部分的小朋友。

到3-4歲的時候,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都會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性別,區分男孩女孩的特點。比如可以通過服飾,外貌認出照片中的男女,還可以把“紅紅”“明明”這樣的名字分別分配給女生和男生。

4-5歲,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更加深刻,他們會知道性別不會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理解在時間緯度上不能改變。但還不能完全理解性別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他們會認為,只要換衣服和髮型,就可以變成另一種性別的人。

5-6歲至以後,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是真正的理解,認識到性別不會因為時間和髮型、服飾的改變而改變。

3歲前是孩子的性別認識期,如果父母孩子無法區分性別,不要著急,隨著年齡和認知的發展,他們很快都會理解和區分的。

3-6歲是對性別認識的固定期,這個年齡段也是性別教育的關鍵期。父母在這個時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的性別教育。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建立正確的性別認知

中國基礎教育發展中心指出,性別教育就是指孩子在童年時,就能夠清楚認識自己正確的性別角色,讓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自然性別的個性風格。

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避免孩子對性別角色認知的扭曲,防止性格發展成過度女性化或者過度男性化。

進行性別教育,有助於讓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幫助孩子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心理諮詢的實踐中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一般都跟幼兒時期的經歷有關。

避免性別角色混淆

曾有權威機構做過調查,在諸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中,性別角色模糊排位靠前。

之前有個新聞,說的是一位媽媽帶著4歲的兒子去游泳館,想進女更衣室,結果被管理員阿姨嚴詞拒絕。當時這位媽媽還覺得太委屈,說“他還是個孩子,懂什麼。”4歲的孩子,早應該知道男女有別了。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性別定位,不擔心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影響麼?網友紛紛表示,管理員阿姨做的對。如果媽媽能給孩子做了正確的性別教育,這種時候說不定孩子自己就會主動不要進女更衣室了。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建立性別邊界,避免遭受侵害

如果在孩子成長早期,在性別認知的固定期,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性別教育,孩子可能出現性別意識模糊,性別界限不清等問題,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會留下很大的隱患,容易遭受侵害。

之前在南京南站曝出的猥褻兒童案,就是女孩的“哥哥”在大庭廣眾之下,雙手伸進女孩胸前的衣服裡。女孩神情淡漠,並沒有反抗;而女孩的父母就在一旁,竟然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鄰居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他們家就是這樣,平時沒太注意。有時去他們家串門,小姑娘洗完澡都是光著在家裡跑的。”

因為父母缺少對孩子的性別教育,無視性別教育,讓小姑娘在遇到侵害時,不知道反抗,不懂的保護自己,成了只待宰的羔羊。

給孩子性別教育,就是給他們的人生構築第一道防線。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家長要怎樣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呢?

性別教育從小開始,儘早給孩子塑造性別觀念。

有的家長總以為孩子太小,給孩子說這些孩子會聽不懂。當孩子可以區分自己的性別,能區分男孩女孩時,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性別教育應該從孩子2歲的時候開始"。孩子應當較早的知道一些關於性別的知識。

不迴避,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別相關問題

孩子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對性別和男女身體的不同產生疑問時,父母要給出正面的引導,大大方方的用孩子能聽的懂話正確進行解釋。父母要平常心對待孩子對此的疑問,不要反應過激或者不要故意不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好奇,或者覺得是可恥的事情。

前幾日,馬伊琍髮長文談孩子性教育問題,提到了女兒愛馬在7歲的時候問到相關問題。她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孩子孕育是怎麼回事。馬伊琍的態度還有方法,做法很贊。

1.“請記住,你訴說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越自然,越真誠,越不加隱瞞,孩子的好奇心越小”

2.“只有在父母這裡得到滿意的無須質疑的答案後,孩子才不會背地裡尋根探底。”

3.“你若是吞吞吐吐表示出半點羞恥感,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偷偷摸摸去尋求強大的網絡。

4.“從父母嘴裡得到真實答案,才是最好的教育。”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不混淆孩子的性別打扮

有的家庭喜歡女孩,就把自家的兒子打扮成女孩的樣子,或者喜歡男孩,把女兒打扮成男孩養。結果造成孩子的性別意識混亂,長大後,可能發生性身份認同困難。

父母正確引導,做好榜樣

  • 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引導,爸爸媽媽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模仿榜樣,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上的適度,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的服飾要符合男女角色特性,另外即使在家裡,母親換衣服洗澡也要避開兒子,反過來父親對女兒也是一樣。孩子四五歲以後,給他們洗澡也儘量讓同性別的父母來做。

  • 注意愛的表達方式,在孩子產生性別意識的時候,不過分親密接觸。

早前李嘉欣在微博上發出一張她和和8歲兒子去野餐時的親嘴合影。很多網友認為,李嘉欣的行為很不妥當。孩子已經8歲了,怎麼還往嘴上親呢?

中國自古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即便在國外,也多數是親臉頰或者額頭。

這一點張亮就做的很好。張亮曾在《新生日記》裡聊到親子關係,他說,他的女兒很黏他,只要他回家,就會擁抱他、親他。但是張亮從來不親自己女兒的嘴,只親腦門和手背。他覺得,對女孩子還是要從小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3歲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性別?性別教育第一課,負責的父母這樣做

這讓孩子從小明白男性、女性是有區別的,明白對不同性別的人要區分對待,保護好自己。

愛的表達方式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高效陪伴,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句“我愛你”都可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性別教育的同時不要忘了自我保護教育

孩子知道了男孩女孩的的區別,也要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可外露,不也能讓人摸的,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去摸,就大喊拒絕,並且要及時告訴父母。

藉助繪本書籍等讓孩子認知學習

父母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合適性教育啟蒙繪本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性別和男女差異,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